Page 320 - 张家口政协
P. 320

古时候,天上有 72 个太阳,杨二郎去追赶太阳。有一个
                                太阳被追得太紧,钻到老君山的西坡下面,以后那里就涌出一
                                股暖泉。这个村从此叫暖泉了。老百姓用这股泉水浇灌葡萄园,
                                结出的葡萄最好。
                                      “大伯,您是暖泉的吧?”我问,因为谁都要把自己的家
                                乡说得很美好。
                                      那位老乡果然点头称是。
                                      当时,诗人徐迟在暖泉村劳动,可能也和这位老乡有一样
                                的感情,或是受到那传说的影响,他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就叫
                                《暖泉葡萄》,发表在《人民画报》上,从此,暖泉葡萄闻名于
                                世,沙营葡萄反而不大为人所知了。
                                      但是事实总是事实。沙营的人说:清朝道光以前,沙营叫
                                风声堡,后被桑干河淹没,迁居现址。因此地风劲沙大,遂改
                                名沙营。不论叫风声堡时代,还是改名为沙营时期,这里生产
                                的葡萄年年都是送往朝廷的贡品。解放前,每到收葡萄季节,
                                农民们用毛驴驮上葡萄,翻山越岭运到北京。只要说是沙营葡
                                萄,准能卖个好价钱。为啥?因为沙营葡萄味道好,甜美。后
                                来别的地方的人,也冒充说是沙营的。收葡萄的人要问:“你贵
                                姓?”你回答张王李赵都不行。他知道你是假冒的,因为沙营
                                只有百来户人家,几乎清一色的姓侯。即使你说姓候也不行,
                                收购葡萄的人年年和沙营的人打交道,全认得。何况他要尝尝
                                葡萄,一到嘴里就分辨出来了。
                                     解放后,中央举行国宴也就以沙营葡萄作为款待贵宾的佳品。
                                      “清明”过后,葡萄园里忙起来了,老乡们准备和建立葡萄架。
                                “谷雨”前后山桃花快谢的时候,挖走防寒土,将葡萄支条上架。
                                掌握出土时间很要紧。过早,葡萄根系的树液还没开始流动,枝芽容
                                易被风抽干;过迟,葡萄的芽眼在土里萌发,出土上架时容易被碰伤
                                或碰掉。不久,葡萄发芽、吐茸了,接着定枝、引缚新条、处理萌芽。
                                “芒种”左右开始开花,开花前要摘心,并处理副梢。隔些日子又
                                要处理新梢,搞好新梢引缚和处理副梢……这中间还要中耕除草、




                                279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