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9 - 张家口政协
P. 269

蒋连红,其活动期限距今约二百与二百四十年之间。
                                    班社已知名的仅有吴善水的“万盛班”。吴善水生于同治十
                                三年(1874 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二月(1935 年)蔚县吴家
                                浅村人,其族祖吴国相曾承过三班戏,两班弦子腔,一班蔚州
                                大戏,这足以说明吴家浅是弦子腔的戏窝。吴善水从小受到了
                                蔚州弦子腔的熏陶,从师学艺后,始工旦角,非同凡响,被誉
                                为“白菊花旦”;后改唱红,人称“大白萝卜””;掌班后又改唱
                                黑头,人称“驴头黑”。
                                    吴善水长期与赵锦(山西灵邱丘白匡人),共掌“万盛班”。
                                “万盛班”阵容很整齐,赵锦之子赵仨工青衣,吴善水之徒郭
                                仨工小旦,其侄吴永三工小生,吴启山工旦角。此外,“大瓢白”
                                唱二黑,其弟瞎二子唱生,“自来子”工老旦,宝子唱红,七子
                                唱生,狼拉里(山西灵邱牛家岭人)及其徒王老鼎均工丑角,
                                还有大黑子、二黑子、二旦、满园子、喂牛黑,据说喂牛黑是
                                因为唱戏忘了喂牛,将牛活活饿死而得名。“万盛班”剧目多,
                                阵容整齐,影响很大。

                                                    班规及艺术风格

                                    蔚州弦子腔的班规很严格,最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角色固定,不准替代,若某角因故不能参加演出,则宁可
                                不演此戏,也不找人顶替。
                                    师傅教徒弟,当面不教(不念戏),只准师傅前台演出,徒
                                弟后台跟着学。
                                    弦子腔一般都有固定的台口,而多数台口只唱弦子腔,不
                                唱梆子腔。蔚县的趄坡与广灵的殷家庄就是只唱弦子腔的台口,
                                因而流传有“趄坡嫁到殷家庄,一辈子看不上梆子腔”的俗话。
                                    蔚州弦子腔多唱神戏和谢茬戏,一般唱三天。起唱前,要唱
                                三出神戏,不过很简单,多为一名演员出台念四句诗或吟一首西


                                                                                      259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