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6 - 张家口政协
P. 266

此外,《王婆子骂鸡》、《盗八卦》等剧还有“灯影调”“小
                                放牛”等曲调。因此,我们说,蔚州弦子腔十分可能是弋阳腔
                                与蔚州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蔚州弦子腔究竟产生于什么时代呢?以下两点可以从侧面
                                说明这一问题:
                                    其一,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弦子腔演员蒋连红(原籍不详,
                                后迁居蔚县暖泉镇风水庄,约生于乾隆十三年前后)。
                                    其二,我们可据蔚州知州靳荣藩乾隆三十八年写的《蔚州
                                观剧》一诗加以推断。
                                           “红氍绿烛两相鲜,羊酪烹来代锦筵。
                                            为听丝竹成旧谱,回思出塞已多年。
                                            梨园弟子歌珠少,雪面参军舞袖穿。
                                           赢得霜裘都未湿,亏它不是帝京弦。”
                                    从题目中可以看到靳荣藩所观的是“剧”,而不是其他,“亏
                                它不是帝京弦”一句又说明不是京腔而是地方戏。乾隆年间,
                                蔚县秧歌是否产生,目前尚未得出结论,有记载的只能追溯到
                                道光十九年二月二十八日蔚县李家浅乐楼上蔚州东乡西合营秧
                                歌班的题壁。即使蔚县秧歌的产生年代可上溯到乾隆年间,然
                                而,蔚县秧歌直到解放初期尚称秧歌,而无称“剧”的习惯。
                                    蔚州大戏(即北路梆子与蔚州音乐相结合而产生的剧种,
                                一说即狼山梆子)此时亦尚未形成。因为山西的蒲州、中路、
                                北路、上党诸梆子到乾嘉年间刚刚兴起,它还不可能过早地演
                                变成蔚州大戏,而靳荣藩又是山西人,靳荣藩所观的“剧”,只
                                能是蔚州弦子腔,而不是其它梆子腔。如果我们再咀嚼一下,
                                “为听丝竹成旧谱”一句中的“丝竹”二字,那么就会更加清
                                楚,因为蔚州弦子腔的主弦乐器就是三弦。
                                    做为地方戏,能被现任知州所赏识,可见,蔚州弦子腔到乾
                                隆年间已趋成熟。道光年间,这一剧种益趋兴盛,光吴家浅村吴
                                国相一人就承了两班弦子腔。据此推断,蔚州弦子腔的产生年代

                                                                                      256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