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5 - 张家口政协
P. 265

无疑也说明弦子腔产生在梆子腔之前。
                                    从戏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十六世纪初,杂剧发展到了传
                                奇,而明传奇的演唱已有四大声腔之分,即:海盐腔、余姚腔、
                                弋阳腔、昆山腔。四大声腔又以弋阳腔与昆山腔影响最大。弋
                                阳腔主要流行在民间,声腔抑扬顿挫。它不用乐器伴奏,主要
                                用鼓来打节拍,有帮腔,再加上穿插运用口语,浅显易懂,因
                                此,被称为“俗唱”。
                                    明末清初,弋阳腔流传到华南、华中等省区,并与各地民
                                间音乐相结合,变成了许多声腔剧种。这些声腔剧种都属于弋
                                阳腔体系,主要有江西北部的乐平腔、安徽南部的青阳腔、太
                                平腔、石台腔、四平腔,浙江的义乌腔、北京的京腔等。弋阳
                                腔体系的各个剧种,风格刚健质朴,多采用方言口语,没有固
                                定的曲谱,曲调的可塑性很大,它们长期在农村和中小城镇的
                                草台和庙台上演出,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弋阳腔属曲牌联套
                                式剧种,它广泛吸收武术、杂技等成份,丰富了表演艺术。
                                    纵观蔚州弦子腔的艺术特色,它与弋阳腔十分相似,除伴
                                奏乐器已逐步增加了三弦、锁呐外,蔚州弦子腔也属曲牌体音乐,
                                前台演唱,后台有接音(即帮腔),如《黑熊精盗宝》中唐僧的
                                唱腔。据蔚县趄坡村刘喜才(90 岁)、苑进修(72 岁)、吴家浅
                                村吴善玉(76 岁)、吴太(74 岁)等亲眼观赏过弦子腔演出的老
                                人们讲:弦子腔以武见长,道具多为真刀真枪。万盛班演出的《杨
                                排风打马》,赵仨饰演,杨排风坐三层莲花盆,共有两米多高;
                                打锣的二旦光膀子顶着排风在台上能转好几圈。这说明,弦子
                                腔已吸收了杂技和武术的长处。
                                    弦子腔的演唱很随便,方言口语多。《石三关锄地》一剧即
                                有:“勾魂地、晒尸野、阎王鼻子、鬼门关”等类似顺口溜的道
                                白。《张仓子过年》王大娘的唱词:“二妞子,咱娘们通一样,
                                你大爷娶转我嫌我尿床,每日里打得我上不了炕,他在干处睡,
                                我在湿处躺,打破了砂锅二妞子,敲煞也不响”,是很典型的。

                                                                                      255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