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2 - 张家口政协
P. 262

上,达到了一种丑而不陋,谐而不谑的地步,绝不给观众留下
                                庸俗之感。唱旦最有名声的徐水泉。他的唱腔委婉悠扬,有“一
                                曲孔回肠”的效果。做功尤为精湛,一步一趋,一招一式,都
                                婀娜多姿,恰入分寸。观众爱看他的演出,到了入迷的程度,
                                人们送了他个艺名,叫做宝子。农村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说
                                法:“豁着不吃饺,可千万别误了看宝子。”
                                    上面介绍的这些秧歌艺人们,都在解放前后相继去世了。现
                                在还留下的名艺人已经廖廖无几,比较有名望、有影响的,一个
                                是文武场上的琴师兼曲谱专家安生玉。他可以说是蔚县秧歌的
                                “百科全书”。他一辈子献身于秧歌的文场演奏和音乐唱腔的改
                                革,对谱曲的搜集和整理有很多贡献。经他多年的努力,采集
                                和整理了大量曲谱,计唱腔中六十多种不同的唱法,锣鼓点八
                                十多种,已经快失传的曲牌和唢呐调二百四十多个。秧歌中最
                                难演唱和伴奏的训调,年青一代的艺人有许多已经忘光。安生
                                玉却完整无缺地记录和改革了二十多首。
                                    另一个是唱武生的徐才,今年已经八十几岁了。年轻时,
                                以硬武功见长,他演的《翠屏山》尤为脍炙人口,把整个嫉恶
                                如仇,既有心计又有胆识的石秀,刻划得淋漓尽致。武功尤其
                                过硬。人们把他叫做鹞子生,形容他在舞台上的演出,就象威
                                猛翱翔着的鹞子一样。
                                    建国以来,蔚县秧歌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又有了飞速的
                                发展。一九五六年成立了秧歌训练班,一九五八年转成专业剧
                                团。该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使音乐、唱腔和
                                表演程式更加完善和丰富,不仅能演传统戏,也能演现代戏。
                                    这个专业团曾上演的现代戏有《红嫂》、《夺印》、《红珊瑚》、
                                《梅林山下》、、《万紫千红》、《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沙家
                                浜》、《龙江颂》等四十余出。本团还创作了《向阳庄》、《十五
                                元》、《王二小接闺女》等反映当代群众生活的戏。
                                    这个专业团曾多次参加了省、地举办的戏曲会演活动,受到

                                                                                      252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