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7 - 张家口政协
P. 257

联缀配套,把许多曲牌有机地组成引子、过曲和尾声,用来表
                                现场上人物,复杂动作中披露出来的不同的细腻感情。文场以
                                笛子、板胡、二胡、三弦为主;武场有锣、鼓、单皮、梆、板
                                等。锣鼓点就有八十余种,而且各有讲究。音乐上最突出的个
                                性,与其它梆子腔不大相同的,它不是以板胡为主,而是用曲
                                笛主奏。笛音宽阔悠远,加以笛膜故意贴得稍松,吹奏时频频
                                运用花腔,出来一种颤而华美的底音。过去在农村野台上演出,
                                顺风十里地,就能听清楚这悠扬的笛音,实在是美极了。
                                    行当是衡量一个剧种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蔚县秧歌行当
                                齐全,不仅生、旦、净、丑一个不缺,而且,划分得相当细。
                                生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又分老旦、花旦、刀马旦等,
                                丑有花旦丑、花脸丑等等。各行当都有自己的一套科介和基本
                                身段。在表演上是很讲究的。
                                    蔚县秧歌的剧目也很丰富,经初步统计,约一百五十多出。
                                象《花亭会》、《九件衣》等,一直脍炙人口。更值得一提的是
                                蔚县秧歌拥有相当数量的现代剧目,大约不下三十多个。这些
                                剧目,也很受群众欢迎,说明蔚县秧歌不仅能反映现代生活,
                                而且反映的很不错。
                                    在戏剧史上,一个小小的县,能单独创造,形成一种地方
                                剧种,确实是不简单的事情。郭沫若同志一九五八年看了蔚县
                                秧歌的《花亭会》,下了一句评语:“百花丛中一点红”,这是一
                                点也不过誉的。
                                                        源远流长

                                    蔚县秧歌。产生于张家口地区蔚县。它来自民间。最早是明
                                末清初民歌小调广泛流传时期,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蔚县秧歌最初并不叫秧歌,而叫做“赛”。“赛”的意思,有
                                如南方的“赛歌”,是农民们在田间劳动时,你一句我一句,相互


                                                                                      247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