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3 - 张家口政协
P. 253
和蔚州大戏的演员迅速增加,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名流。这些名
家功底深厚,各有独到之处。如秧歌演员中的宝子(徐永泉,
永宁寨人),唱做兼优,五官身条具佳,为当时梨园名伶所倾倒。
小红鞋子(官名李春,横涧后堡人),以旦角跷子功所著称,取
艺名小红鞋。一捆秧(官名李昆扬,永宁寨人),他正处光绪初
年蔚州秧歌由曲牌沿套民歌体向板腔体(即梆子腔)演变阶段,
对蔚州秧歌的发展起过很大作用。是目前查到的最早一代板腔
体唱腔艺人。还有象王贵(永宁寨人),九杆高(千字村人,生
于同治初年,是光绪年间秧歌舞台上的名伶),任风(横涧后堡
人,光绪末期的秧歌名小生,常与小红鞋配戏)。田全(下平油
人,光绪中期红极一时的秧歌教师,民国元年去世),田宽(下
平油人)等。这些艺人对蔚州秧歌的发展均有很大贡献。大戏
名角也很多,多属外地人,而且以山西人为最多。如:河南红
(因他是山西蒲州人,当地人叫他张老蒲,官名不详。寇春(艺
名鸡毛黑),原籍保定某县,学艺于山西,活动于蔚州、董瑞喜
(艺名盖七省,原籍浑源人,迁居蔚州城南关西定居)、杨潭(艺
名麻子红,光绪末年红极一时的须生名伶)等。
以上各剧种的众多班社,在蔚州各乡镇的活动规律有二,其
一,集中于冬春两季在整个农村乡镇演出的班社多属蔚州秧歌。
春夏秋以蔚州八大镇为活动中心的多属蔚州大戏,有些条件差的
大戏班社,冬季也有演出活动,但这些班社与蔚州秧歌的“抱股
班和荡子班”相比就显得质量很低了,多不受群众欢迎,也影响
了大戏的声誉。一年四季按片定点演出的多属蔚州弦子腔。道情
戏则多活动在州城内或附近一带。京都班社多活动于西合营至岱
王城之间和蔚州的整个南部山区。(在南山一带演出的京都班多
被称为“小南路”,即今河北梆子,也有叫“莜麦腔”的)西合
营以东地区多演“狼山梆子”。(即怀来狼山流入当地的大戏)其
二、各剧种除了自己的活动规律和范围外,还有一个共同的活动
时间,即“求雨戏、神戏、会戏、谢雨戏”等。在这种情况下,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