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6 - 张家口政协
P. 256
百花丛中一点红——蔚县秧歌
田永翔
流传在张家口地区的戏曲种类很多,但真正在张家口地区
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应该说是蔚县秧歌。
“秧歌”这两个字,是很容易引起误会的,往往使人以为
不过是些散漫的小调和没有固定程式的民间舞蹈。其实,蔚县
秧歌已经远远超出了山歌小调和民间舞蹈的范畴,早就完全具
备了一个独立地方剧种的一切条件。所以,它后来又被称作蔚
州梆子或蔚剧。
蔚县秧歌在很早以前,大约从清朝咸丰、同治以来,开始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别具一格的板眼和唱腔程式。它基本上属
于北方梆子腔的声腔系统。既具有河北梆子的高亢,又兼备晋
剧行腔运调的流畅,但又与这两大梆子炯然有别。在激越中见
悠扬,于嘹亮中寄细腻,具备着一种特别的韵味风格。蔚县秧
歌的唱腔板式,有尖板、导板、头性、二性、三性、拖腔、滚
白、八嘹子、训调等等。头性音色清越,声调嘹亮,一板三眼,
旋律悠扬,感情细腻,富有开阔的田园风味,长于抒情。二性
快慢适中,高低相错,一板一眼,最适宜于叙述。三性有板无
眼,行起腔来,欢畅明快,听起来非常活泼。滚白、八嘹子用
于哀伤和恸动。拖腔可把气愤的感情推向高潮。由子蔚县秧歌
的唱腔板式丰富多采,变化灵活,喜怒哀乐之情,寄于音中,
溢于声外,表现力相当强,有“看戏动心,听唱落泪”之说。
蔚县秧歌在音乐上,也独具特色。它的曲牌有六十多套,不
同的曲牌,烘托不同的气氛,刻划不同的动作。在曲牌上还讲究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