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8 - 张家口政协
P. 248

尚义二人台的由来与发展


                                                       尚义县政协


                                    尚义县是二人台流行颇盛的地区之一,早在清朝末年,东
                                路二人台就传入我县。开始是农民好玩爱唱,农忙季节种田,
                                农闲了就自动组织起来学唱,最初是二人对唱或坐唱莲花落等
                                民间小调,后来从打地摊唱到上了土台子。到解放前夕,已相当
                                活跃了。一些民间艺人自发组织的“蹦蹦”戏班,一年四季串村
                                演出,影响较大的民间艺人有三龙泉的“板头”、贲红“官印”、
                                “万人迷”、“油卜子”、“水上飘”等。代表剧目有《烂席片》、
                                《瞎子观灯》、《窜河湾》、《老少换》等。由于当时的社会特点,
                                二人台的主角由男扮女装,服装导具相当简单,演出不拘场地,
                                上舞台也行,打土摊也行,适于走乡串村,随到随演,尤其是
                                逢年过节更是活跃。
                                    随着二人台在尚义的流传和发展,在这些“蹦蹦”戏班子
                                里,出现了一批有名的乐器演奏艺人,如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
                                家冯子存,解放前在尚义一带卖艺时已被群众称为“吹破天”,
                                后来又出了人称“吹塌天”的张补林,解放后曾在张家口艺校
                                任教,还有“坐匠”二来成,刘面焕,四胡能手“锯倒心”等。
                                他们为尚义二人台的发展和流传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解放以后,西路二人台也叫西口调,逐浙向东流传,由于西
                                路二人台曲调婉转动听:动作活泼新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解放初期,从内蒙嫁到我县田家窑一个姓武的姑娘,最早带来了
                                西路二人台的曲调,后来,任佩枝等内蒙女学生来尚义中学读书,
                                也为西路二人台在尚义的传播起了作用。从此后,西路二人台在


                                                                                      238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