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7 - 张家口政协
P. 267
当推到明末清初,这是比较客观的,也是和我国戏曲发展史相
吻合的。
清末,蔚州弦子腔逐渐衰落,辛亥革命期间,仅存“万盛
班”一个班社。若遇两个台口同时演出,只好拆开班。究其衰
落以至湮灭的原因,大抵有以下几个因素:
历代统治者都未给戏曲艺术以足够的重视。文人墨客无人
愿为戏曲艺术或艺人树碑立传,从事弦子腔艺术的艺人本身又
无力为自己的剧种著书立说,《蔚州志》、《蔚县志》中找不到任
何有关记载,因而蔚州弦子腔的全貌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
鸦片战争以后,蔚县一带战争频繁,因而时局动荡,民不
聊生,蔚州弦子腔做为一种艺术,无疑会受到影响。
山西的北路梆子演变为蔚州大戏,蔚州秧歌形成板腔体以
后,蔚州许多村堡有了大戏及秧歌班社,这两个新剧种进一步
崛起,夺走了弦子腔的大量台口和观众,而蔚州弦子腔又难以
与这新兴的梆子腔抗衡。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入蔚县,由于弦子腔
的演员山区的居多,山区八路军控制,川下日本鬼子占领,蔚
州弦子腔最后一个班社解体了,从此,蔚州弦子腔这一优秀地
方戏便湮灭了。
剧目与音乐体系
蔚州弦子腔很少有自己的独创剧目,多为古剧目或移植
剧目,可分整本戏与民间小戏两大类,是由民间小戏逐步过
渡到整本戏的。整本戏的代表性剧目有《盗八卦》、《黑熊精
盗宝》、《告御状》、《杨排风打马》、《红崖涧》、《赵匡胤坐虾
床》、《火焰驹》及大量三国戏;民间小戏的代表性剧目有《石
三关锄地》、《亲家顶嘴》、《张仓子过年》、《王婆子骂鸡》、
《刘佃婆洗衣裳》等。随着弦子腔艺术的发展,其剧目也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