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4 - 张家口政协
P. 264

蔚州弦子腔初探


                                                         郭敬林


                                    蔚州弦子腔是流行在河北蔚县及山西广灵、灵邱一带的一
                                个优秀地方戏剧种,它大约产生于明末清初,是江西的弋阳腔
                                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并吸收部分皮影唱腔)形成的新的声
                                腔剧种。乾嘉年间,蔚州弦子腔已趋成熟,剧目逐渐发展到三
                                百多个。由于历代统治者对戏剧的摧残,到清朝末期,蔚州弦
                                子腔渐趋衰落,辛亥革命后,仅存吴善水的万盛班。本世纪四
                                十年代末,蔚州弦子腔这一优秀地方戏曲之花终于凋谢了。为
                                抢救我国民族文化遗产,振兴戏曲事业,笔者从一九八四年九
                                月开始,对蔚州弦子腔的沿革、剧目、音乐、文武场、行当、
                                班社、演员、班规、艺术风格等做了初步探讨,(由于这一剧种
                                已湮灭多年,艺人全部去世,这就给调查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虽经广泛搜集挖掘,亦不能见全豹,而只能窥其一斑了,)现将
                                搜集到的素材结合我国戏曲发展史阐述于下,意在抛砖引玉,
                                以供有志者进一步探讨。

                                                        沿      革
                                    蔚州弦子腔源远流长,据蔚县暖泉镇风水庄村七十七岁的
                                郭有库老人讲:“先有弦子腔后有梆子腔,如果弦子腔和梆子腔
                                同台或对台,弦子腔戏不开,梆子腔就不能开。原因是弦子腔供
                                奉唐高祖李渊,而梆子腔供奉的是唐明皇(一说为老狼神)。”这
                                一说法不一定科学,笔者怀疑李渊乃梨园谐音之误。但这一说法

                                                                                      254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