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4 - 张家口政协
P. 374

影晌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它使许多传统程式动作不能勉强搬用,
                                因而促使演员去“化”去创造;另一方面恰当的扮相又会为“化”
                                和创造提供有利的条件。像《八一风暴》中杜震山在一次“长
                                锤”上场时,他走着类似武生的台步,当走到第三步时提起了
                                衣襟连连煽动,一直到走到台中时才把衣襟放下,这个动作就
                                大有学问。首先,杜震山这个人物是“铁军”师长,他在舞台
                                上当然就要给观众以威武坚强、气度夺人的感觉,因此让他在
                                “长锤”中走威严舞步,而不是随随便便地齐步走,就大有必
                                要。但身穿现代军装的师长若不加变通地硬走武生台步,又必
                                将给人僵硬的感觉。处理的巧妙之点,就在于他不是戎装整齐,
                                而是散披着上衣。走了两步,煽起衣襟,这在江西七月的酷暑
                                天气是很自然的事。并且这儿下煽襟,动作既缓而大不但与长
                                锤节奏吻合,又衬托出这个将军的豪放,同时又使威严的舞步,
                                出现在这个人物脚下,不仅不僵不硬,而且贴切自然,这样无
                                论从人物、从情景、从程式、从音乐各方面来衡量,动作都相
                                当成功。而这个成功又非常得力于散披军衣这个扮相。如果真
                                是戎装束带,这个动作就出不来了。
                                    细细看来,在披衣与穿衣这一点上,张家口京剧团是下过
                                一番苦心的。在周玉莲请客一场,陈佑民是衣着整齐,杜震山
                                是散披军装。而到起义前夜时,两个人掉换过来,陈佑民散披
                                衣襟而杜震山军装整齐。这个处理决不是偶然的设计,而是根
                                据人物发展,情节变化,表演需要等多方面安排的。在前一场,
                                陈佑民正在洋洋得意地贩卖他的右倾机会主义理论,杜震山则
                                受到他的打击和刺激。这时让陈衣着整齐适合于表达他的假貌
                                激昂;而杜震山披着衣襟,就有利于表达他受刺激的情感激动。
                                后一场则不同了,陈佑民被开除出党时的灰黯心情,所以能淋
                                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这件散披的上衣和散
                                乱的头发。而杜震山入党前庄严的心情,又与戎装严整的外表
                                十分贴切。正由于扮相抓对了,所以动作就有力了,人物也就
                                容易“立”起来,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这个戏里,其它利用扮相进行表演的地方很多,如前所述的

                                                                                      332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