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6 - 张家口政协
P. 316

堂、经坛设在一个院落。“经堂”需占房两三间,堂内四壁满挂
                                佛祖活动图、行善乐施图、地狱轮迥图等,地面上置有蒲团,
                                备僧众及孝子们叩拜使用。僧众在诵经中间到“经堂”祈祷,
                                叫“转经堂”,由这院到那院一列行进,边走边念边敲打小法器。
                                到“经堂”后念诵、敲打一番,再回经坛接着诵经。僧人“转
                                经堂”按说是非常严肃的,但后面总跟着一些看热闹的人,尤
                                其是孩子们还跟着打打闹闹,往往引起做法僧人和丧主人家管
                                事人的反感,然而毫无办法。
                                    一坛经从早到晚差不多一整天,僧人们除按时用斋外,要
                                有几次休息。讲究的人家要求法师们休息一次改换一次法衣和
                                袈裟。僧人成班在民间收费做“法事”,各班之间本来就有竞争,
                                在“诵经”这样的法坛上正好大显身手,大亮家底,所以,不
                                论哪个班子“诵经”,几易法衣袈裟是自然的,而且在法衣和袈
                                裟的色调搭配上也是颇为考究的。由于一天数换,“诵经”的僧
                                班要带来大量的法衣和袈裟,设经堂的时候还得腾出空屋子让
                                僧众更衣放“行头”。房子少的人家,纵然有钱,也无法这样排
                                场,即便设坛“诵经”,也设不了“经堂”,找不出更衣处,这
                                样的经坛,艺术性就大为减弱了。
                                    除“忏经”外,比较普遍的还有“对铃经”。“对铃经”和
                                “忏经”念的经卷不一样。它还有个特点是诵经慢而少,打击
                                乐器次数多,并且在法坛两头用两个单音手锣,念的时候它的
                                音量特别大。除此以外,经坛上一切装饰和进行中的一切程序
                                都和“忏经”相同。不论什么经,因规模大都集中在葬前“开
                                吊”日交替进行。
                                    和尚信佛,道士尊道,两者信仰不同,但深入民间为丧葬
                                人家做“法事”的情形却大致差不多。两者无论在“法事”的
                                形式和规模上、“法事”的程序和细节上、法器的形状和使用上
                                也都相同。不同的是僧家在“法事”上依靠佛法、供佛祖、念佛经;

                                                                                    - 292 -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