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8 - 张家口政协
P. 318

道各班齐声念咒语,念罢一齐奏打击乐器,一班跟一班接着走
                                向街头。这时,街头已搭好小小的二层法台,有几个僧道班子
                                搭几个法台,僧道走出后各占一个法台,领头法师上得台去站
                                立,众僧道分在各台下等候。灵柩从灵堂抬出来了,各台僧道
                                同时奏重打击法器,直奏到灵柩被安放在杠上捆绑好以后加上
                                棺罩,所有打击乐停止,各台主持僧道齐声领念咒语,其他僧
                                道同时随念,念毕,主持们下台各领各队走入仪仗行列,接着
                                孝子摔盆,棺罩起动,全部送殡仪仗即徐徐出发。僧道班子在
                                随众出发时,即按事先分工各自敲打吹奏起来,一开始是敲打
                                吹奏同时进行,走出一段就改成交替吹打。
                                    僧道班子在开始行进时,每个班子前后都各撑一把大罗伞,
                                伞用彩色绸缎加里布制成,是高约五尺、直径约三尺的圆筒形,
                                上绣火焰图案,边上周围垂丝线短穗,中间用一根竹竿撑起,
                                一个人在下面举着或扛着走,做为僧道班子的“华盖”。这种大
                                伞内部和普遍雨伞结构一样,用时支撑起来,不用时能放下卷
                                起来,是各成班庙准备的,由各成班庙雇人撑伞,但得向丧主
                                人家领取租伞费和雇人的工钱。更阔气一点的,每个僧道班子
                                领头法师前面还设一对“引路童”。“引路童”由庙里小僧徒小
                                道徒担任,有的由丧家亲友中选聘小孩或花钱现雇孩子担任,
                                年纪都在十二三岁,个头要一般高。“引路童”又叫“神童”或
                                “仙童”,身穿特制的窄袖束腰圆领长袍,头顶束发小金冠,手
                                执一个布制的上下带云头、中间一宽两窄三条幅、彩色的小“路
                                引”,分列领头法师左右随着行进。僧道班子前后相连,在全部
                                送葬的一片缟素行列中是最引人注目的、富有色彩的一部分。
                                按照惯例,僧道班子送到一定地方就中止,不再随大队前往了。
                                按当时惯例,在张垣街区内,往北送到三角地,往东送到迎宾楼,
                                往南送到南茶坊,往西送到瓦盆窑。到四十年代,张垣桥东地区
                                已相当广阔,而且繁华景象也超过桥西,可是僧道班子送殡仍按

                                                                                    - 294 -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