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7 - 张家口政协
P. 277
传百,会在张家口流传下来。但事实上“钉死说”在张家口仅
仅是个空白。
(四)从郝维民等编著的《多松年》辨析。
《多松年》一书,由郝维民、宋国齐、金紫千三人合写,
1981 年 10 月出版,共六万余字,印数 3000 册。郝维民目前仅
五十余岁,多松年牺牲时,尚未出世,不是“三亲”者。从书
中可以发现与史实有许多矛盾:
①本书虽然用了烈士多松年的真实姓名,也把收集到多松
年的事迹写进去,但是按小说体裁写的,形象思维与描绘、心
理活动等到处可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可非议,但如何能代
替历史?
②作者在“小引”中告诉读者们《辞海》中有多松年烈士
的条目,条目中仅写明“遇害”,而作者却杜撰了“钉死”,流
传到我市后,少数人又当作多松年牺牲的依据到处宣讲。
③这本书中的内容与近几年市内外宣传的“钉死说”矛盾
百出,其根本原因,我市少数同志把那本书当作历史去宣传而
得出错误的结论。只要稍有一些文化常识的人读过这本书,就
对流传到我市的“钉死说”持怀疑态度。其一,书中写道“……
大境门南,是蒙族群众聚居的蒙古营,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群
众。有蒙古族、有汉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总有几百人。
他们大多数是穷人,是叫反动当局逼赶来的。他们眼看自己的
带路人要惨遭杀害,个个流露出悲痛的表情。多松年深情地向
他们点头致敬……”“敌人采取了最残酷的手段,用五根一尺多
长的大铁钉子把多松年同志活活钉死在大境门城墙上……”其
二,小册子“尾声”中写道:“当天晚上,坚持战斗在张家口地
区的同志们偷偷地从城墙上取下尸首,运到城外。在茫茫月色
中,他们沉痛地洒泪告别了多松年同志的遗体,掩埋到万泉山
下的沃土中。(不是万全县境的山——编者)”
从以上摘录的几段分析:那么多在场的群众,“钉死说”未在张
家口流传下来。由“他们”掩埋尸体,又变成朱实夫一个人取下尸体
背到万泉山洞中……宣传中有多种法,甚至不能自圆其说,要当成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