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0 - 张家口政协
P. 280

人取尸体时,必须先拔出铁钉,否则很难取下尸体;⑥既然朱
                                实夫取尸体时已先拔下大铁钉,砖缝中残留的大铁钉就不是钉
                                人的了,再者小学生人托人在砖缝中也没有那么大力气能拔出
                                一个一尺多长的大铁钉;⑦拔出的铁钉要经过化验看有无被鲜
                                血浸染过,是何血型,因为被鲜血浸染过的铁钉与普通生锈的
                                铁钉是有明显区别的;⑧这样生动的场景应该留下声像资料,
                                至少可留下个照片资料;⑨大境门与长城范围不算小,砖缝也
                                数不清,假如有颗铁钉存在,也有可能是商人搭帐蓬时留下的;
                                ⑩、“确定烈士从容就义的地点”是一个重要而严肃的课题,特
                                别像多松年这样著名的烈士,交给小学生去完成是欠妥的;⑪
                                1991 年 6 月原张家口市报报道中又刊载小学生把“找到的几颗
                                铁钉”交给了赛希爷爷,而不是一颗。在分析的基础上,又向
                                两位知情人作了调查。其中一位老同志讲:“哪是从城墙上拔出
                                来的,不知从哪捡来的。”一位大境门小学的教师对我们讲:“这
                                么多年了,从哪去找铁钉?……”,文史委员王长发又多次走访,
                                向带队找钉子的教师及学生作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捡到的不过
                                是一段带锈的铁丝而已,被渲染成了从砖缝中拔出的“罪恶的
                                铁钉”。

                                   四、“钉死说”的余波未平

                                    刘健生同志讲话之后,我市宣传部门已基本上统一了思想
                                认识,但是“钉死说”余波未平。有的人对“钉死说”津津乐
                                道,仍然在学校中继续宣讲,有的人还撰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
                                表(因在张家口的宣传市场已不多了)。如河北广播电台 1992
                                年 5 月 8 日的《学习与实践节目》中,谈及在张家口牺牲的烈
                                士多松年时,仍然宣传了
                                “钉死说”;直到 1995 年 11 月 9 日《河北日报》第二版上,以
                                河北省委宣传部、张家口市委宣传部联合调查组署名的文章《让
                                历史启迪后来人》中,在“故垒寻踪”一节谈到大境门小学时,
                                仍然宣传了“钉死说”。
                                    随着张家口的改革开放,大境门的作用更加重要。市委党史研

                                                                                      252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