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张家口政协
P. 192
钞》一书中描述了商贾牛车队的情景:“晋中行商,运货往来关
外诸地,虑有盗,往往结为车帮,此即泰西之商队也。每帮多
者百余辆,其车略似大古鲁车(达呼利之车名),轮差小,一车
约可载重五百斤,日入而驾,夜半而止,白昼牧牛,必求有水
之地而露宿焉。以此无定程,日率以行三四十里为常。每帮车,
必挈犬数头,行则系诸车中,止宿则列车为两行,成椭圆形,
以为营卫。御者聚帐棚中,镖师数人,更番巡逻。入寝,则犬
代之,谓之卫犬”。
为了保障商队运输安全,张家口形成了一支以保护商队安
全为业的镖行,这些保镖的多是练武习拳的壮士,他们多是河
北南部或山东人,由茶庄每年雇用数人数十人随茶叶商队到外
蒙俄边中亚一带,换回货后再由蒙俄地区返张。镖师使用的武
器除刀剑外,还有俄国火器,遇兵匪后比较骁勇善战。至今张
家口民间还流传着“刘镖师勇战一点黑(土匪名)”的故事。
每年时至冬季,塞外草衰,骆驼要比牛车更宜于远行。因
此张家口从事库伦、恰克图的茶叶贩运活动,除了牛车外,还
有骆驼。清朝乾隆年间,张家口有养牛车户五十七家,多集中
在张家口大境门外,南天门、外东窑、元宝山、西甸子、乌拉
哈达各村。最大的养牛车户是南天门殷氏,他家曾养牛千头,
车七百余辆,号称“吃饭大伙房,伙计查帐房,牛车没法数,
只听铁铃铛。”据传殷家的车铃是特制的,声音有别于其他车铃,
由铃音来辨别牛车,可见牛车之多,规模之大了。据老年人回
忆,每当春末夏初,牛车要出口外时,张家口大境门外西、正
两沟,牛车拥挤、道路阻塞,人声铃声不绝于耳,呈现出一派
特有的繁荣景象。
张家口养驼人家多是回民,大户是丁、马、郑、王、佟、闪几
家。最多的是宣化黑家,养驼多达四百余头。随着养驼业的发展,
张家口驼店也较多,位于深沟街的亨利驼店比较出名。全张家口驼
店不下20 家,因驼店而得名的街道有东驼号、西驼号等。因为当时
这两条巷内都有较大的驼店。以拉骆驼为生的人多达几干人,成为一
支可观的运输大军。张家口的骆驼队所走的路线比牛车要远得多,他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