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张家口政协
P. 188

茶商万里行


                                                         李志强


                                    张家口在清朝康乾时代,已发展成为“塞上商埠”、“塞外
                                皮都”、“嵌镶在草原上的明珠”。张家口是中原至塞外的通衢大
                                道,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内
                                地与俄蒙贸易的码头,所谓:“黄河百害富宁夏,草地千里富张
                                垣”。康熙年间,清朝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日臻强大。经过康
                                熙运筹帷幄,三次亲征噶尔丹,统一了新疆、西藏、青海和漠
                                南、漠北,安定了边疆,打通了内、外蒙至俄国的贸易通道,
                                张家口的对外贸易便兴盛起来。在资财汇聚、精英荟萃的张垣
                                商贾中,茶商是其中的佼佼者。据老年人回忆,张家口的旅蒙
                                商和茶商,不仅占有东西苏(尼特)、库伦(乌兰巴托)等地贸
                                易市场,而且最远达毛斯格洼(莫斯科)、伊尔库茨克、喀山等
                                地。为了茶叶贩运的需要,他们开辟了由南方茶区至张家口,
                                又至恰克图(在今苏蒙交界处的苏联境内)的茶道。过去称恰
                                克图为“买卖城”,张家口至恰克图的商道为“买卖路”。张垣
                                茶商年复一年地活动在这条漫漫茶道上,谱写出一曲“商队茶”
                                的历史赞歌。他们以砖茶运销内外蒙,以红茶易货于俄商,在
                                远东、中亚和西伯利亚一带都有他们的足迹。张垣茶商为发展
                                我国经济贸易,沟通物资交流,促进中外人民友谊做了贡献。
                                    昔日张垣茶商的输出茶叶额,计清乾隆十五年(1750 年)
                                砖茶七千普特,(一普特=16.38 公斤),白毫六千普特,这些是
                                与俄商贸易的数量。嘉庆十五年(公元 1810 年)上述两类茶已
                                达七万五千普特,几乎增加了六倍。加上对内外蒙的贸易数额,
                                张家口最多一年运出茶叶数量达五千万斤之巨。所以,张家口
                                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屯栈地。

                                                                                      160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