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张家口政协
P. 190
县人范永斗的后裔。清朝官府为了表彰范氏的经商活动,曾赐
其黄马褂、御食和牌匾等物,范氏在山西也是颇负盛名的商家。
山西商人有悠久的贸易传统,广泛的经济联系,加上政治
上有较高的地位,所以,从事茶叶的收售运屯,都一手包办。
他们探入到浙、闽、两广、两湖的茶区,垄断了一部分茶山、
茶场、茶园,从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运输,都由茶庄经
营。当年“大玉川”在福建武夷山有茶山五千亩,茶场七座。
每年把收来的茶叶,通过水陆两路运至武汉,武汉有他们开办
的加工厂,将茶叶分类加工,并把一部分茶叶焙制成砖茶。由
于“川”字号茶社的深远影响,到了今天砖茶上都有个“川”
字为标记,以示是货真价实信得过的产品,蒙古人对没有“川”
字的砖茶是很少购买的。茶叶加工后分类包装运至北京。茶到
北京后,由茶社再雇骆驼运到张家口屯栈。每年茶事季节,张
家口的骆驼队到了北京,从新街口到西直门,骆驼一过就是几
百匹,真是“骆驼叮 ,其音绵绵不绝于耳”。张家口茶商的贩
运活动,其规模和声势在老北京人心目中,也是记忆较深的。
大宗的茶叶运到张家口后,就屯集在栈房内,进行加工、
分类、加固包装。因此,张家口就形成了一支以加工茶叶为生
的匠人,他们多是季节工,茶事一到就靠加工茶叶度日;茶事
过去,或种田或经商或做工,这些人多住在现在的草厂巷、深
沟街、元台子、冯窑厂一带。当时。因茶庄得名的街道很多,
如老茶店巷、小茶店巷,茶栈巷等。茶叶屯栈的栈房比较大的
有:晋昌东栈、晋昌西栈、大亨栈。清代有本书叫《茶市杂咏》,
其中有段对张垣茶商的记述:“清视茶叶均由西客经营,由江西
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
至百万。货物往还,络绎不绝。首春客至,由行东至河口迎接,
到地将款及所购茶单点交行东,恣所为不问。茶事毕,始结帐
别去。”这里给我们写出了当年茶商的财力情况和经商作风。
笔者曾调查过一位从事过茶叶贩运活动的老人,他回忆道:当
年福建武夷山茶区,有张家口的茶山三十多座,茶山的管理均由当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