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张家口政协
P. 177

的清水桥也改名为“兴亚桥”。
                                   1945 年,张家口首次解放后,废除了“兴亚桥”的叫法,
                                恢复了清水桥的名称。同时也废除了“中央大桥”的叫法,把
                                原“中央大桥”和汉卿桥合称“解放大桥”。并在两座桥头的中
                                间岸上安装了大型玻璃镶框照明灯,灯宽约二米,高约一米多,
                                玻璃上明显地油刷着“解放桥”三个红色宋体字。桥的两端各
                                装一灯,既美观又醒目。1946 年初冬,国民党反动军占了张家
                                口,这两座灯标就被拆了。当然,它们不承认“解放”二字,
                                而人们也不敢再公开提“解放”二字,只能按旧习惯统称两桥
                                为汉卿桥。第二次解放后立即恢复了解放桥的桥名。“汉卿桥”
                                成了历史名称。
                                   1953 年,市人民政府在桥东的七十间房大街西口和桥西的
                                南茶坊之间,离铁路大桥不远处建成了一座“建设桥”。建设桥
                                长 150 米,宽约 10 米,全部混凝土钢筋结构,两旁混凝土桥栏
                                下有人行便道,中间为车行道。此桥的建成大大方便了群众过
                                往,其喜悦心情简直难以言表。这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
                                府建的首座新桥,按以往顺序排属于大清河上第八座桥。
                                   50 年代后期,京包铁路修复线,张家口南站建成,火车不
                                再从市中心绕行,于是,在河东的老鸦庄村与河西的闫家屯之
                                间又修筑了新的铁路复线桥,火车从此桥直奔东西,京包线上
                                的客货车再也不路过张家口市中心。这座铁路大桥既建在大清
                                河上,又位于张市近郊,所以应算作大清河上的第九座桥。
                                    1959 年夏,市人民政府彻底重建了解放大桥,将北桥(即
                                日伪时的“中央大桥”)完全拆掉,改筑成钢筋混凝土桥墩,同
                                时还将南桥(原汉卿桥)桥面拆除,除保留了初建时八个水泥
                                墩和后增的三个石块砌的桥墩外,又在东头增砌了两个石块桥
                                墩,两桥配成一般长,同时筑成钢筋混凝土桥面和桥栏,各留
                                了一条人行便道。车马行人两桥分上下,东来西往各走一座桥,
                                交通秩序井然有条,也美化了中心市容。这两座并列的大桥除
                                去桥墩不一样外,还有个不明显的缺点是南桥比北桥略低些。



                                                                                      149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