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张家口政协
P. 179

桥。连成的大桥中间有隔离带,仍分上下行,上下行上还分出
                                大小车道和快慢车道以及人行便道,比过去单独存在的两桥宽
                                阔了许多。
                                   1991 年,市区内东西最长的现代化的纬一路建成,张宣公
                                路迤东段叫“纬一东路”,张宣公路迤西到工业大街段叫“纬一
                                中路”,工业大街迤西直到大清河西岸段叫“纬一西路”。纬一
                                西路东端有铁路和菜地,往西就是大河了。铁路地段和菜地比
                                大路要低得多。纬一路要在此处架设过河大桥通往河西,和张
                                孔路(张市至孔家庄)连接,桥面必须越过铁路和菜地,与纬
                                一西路拉平。设计人员巧妙地在铁路和菜地上空建了一座高架
                                桥,紧接着又在大清河上建了一座过河桥。当然,高架桥比较
                                轻巧些,过河桥要坚固得多。坐在汽车上过桥,要不是两桥栏
                                杆有差别,真不知道一半是过河一半是过地。这座过河大桥目
                                前就叫“纬一西路大桥”,东头紧连纬一西路高架桥,西头到高
                                家屯村南。它的最大作用是把西面的张同公路和东面的京张公
                                路连接起来,使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和京津一带以及河北省
                                的大量客货汽车过往方便,有效地缓解了市中心各处的交通拥
                                挤状况。纬一路大桥按先后顺序是大清河上的第十二座桥。
                                    这里我特别想提及建于 1925 年初的清河桥,当时我才八
                                岁,尚未入学,几乎隔几天就要到大桥工地看看热闹,一直看
                                到第二年桥成通行。从小到老,我在清河桥上行走的次数无法
                                计算。因此,对这座大桥的印象颇深。二十年代,张垣到处是
                                小平房,中间建了那么一座钢铁大桥,确实十分壮观,实为张
                                垣一景。1945 年日本投降后,最后逃跑的日本鬼子兵要炸毁大
                                桥,炸药爆炸声响震全市,弄得桥上桥下和河滩里都是黄色药
                                粉,清河桥身却纹丝未动。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前进,我们
                                张垣自解放后,到处修新路、建新房,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多
                                座高楼在大桥左右拔地而起,清河桥就不显壮观了。为了更好
                                地适应行车、行人的需要,1997 年间,市政府又决定在原址
                                处拆旧桥建新桥。新桥已于当年 10 月建成,并已交付使用。
                                现在,此桥在市区内首屈一指,堪称最宽、最美之桥。该桥虽仍

                                                                                      151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