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3 - 张家口政协
P. 433
随着自己的性能,大显神通,有二龙戏珠、有旱天雷、有夜光
彩明珠、有冲天火箭。红黄兰绿五彩缤纷,火舌飞舞,千变万
化,火树银花,交相辉映。花炮本身还放出各种声音,有似炮
声、有似雷声、有似哨声、有似“呼呼”风声。这种焰火声,
虽没节奏,但交替作响,也足以助兴。焰火放完之后,一天的
社火活动便宣告结束。
近年来宣化县各级领导,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都要深入
各个乡镇参加民间的社火活动,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真
是农村经济大发展,与民同乐庆丰年。
张北县二人台的兴起与演变
范鹏飞
二人台在坝上的张北县是群众喜闻乐见,有口皆唱的一个
剧种。据老艺人李福荣(七十八岁)回忆说:“二人台原来叫蹦
蹦也叫小曲,所谓蹦蹦是因踩着高跷腿子演唱而得名”。从 1917
年—1920 年来馒头营演出的班社是天镇廿里铺、三里屯的两个
班,活动在馒头营、庙滩一带。演唱的节目都是小曲,四句一
段,每个节目不超十几段词,当时有:《十文明》、《十改良》、
《大对花》、《小对花》、《拔葱》、《吃醋》、《卖扁食》、《惊五更》、
《要女婿》等一百多个剧目。
1920——1923 年在张北县西北部的两面井胡达赖、满地
堂、学堂地等村镇,也有商都县流入的一个班社,不踩高跷打
地摊(叫平地搂),演唱小曲的艺人中有四毯匠、愣板头、九棍
生、摇头旦等人。剧目有:《切蒜苔》、《串河湾》、《小拜年》、
《修庙》、《摸骨牌》、《怀胎》、《拉骆驼》等几十个节目。其实
在张北一带活动的班社可推至 1910 年以前。据八十四岁的老人
高建功说:“民国以前就有唱小曲的,但都是外地来的,已无证
可考,记忆模糊了”。
1920——1922 年有一位艺名叫二老板的(山西天镇县廿里铺
人)正式在张北的馒头营乡新地房村教戏。第一批的学员有孟玉祥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