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8 - 张家口政协
P. 438
楚。演员一上场,先扫(看)一下台下人多人少,一看稀稀拉
拉没几个观众,就扫兴泄劲啦,该唱四句唱两句,很快就滚轮
下来了。
爱唱的越唱越没劲儿,可爱看的戏迷在家里憋不住,他们
都跑到邻村小辛庄看山西梆子大戏去了。人家小辛庄的晋剧班
唱得不错,行头(戏装)又好。演出的戏有刀有枪,有蟒有靠;
情节曲折,成本大套;有唱有打,红火热闹。如兰锁子的《匕
首剑》、全有子的《麒麟山》、二根根的《七星庙》、芦五秃的《三
上轿》,唱得台下观众直把泪掉。
这一下,我们村的秧歌班着急了。为了把观众拉过来,也排
演了几个晋剧:《三疑计》、《汾河湾》、《秦琼观阵》、《翠屏山》……
解放后,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我们村的戏班更活跃了。
他们首先集资买了黄德胜的半副箱子(五蟒五靠等戏装道具),
还从张家口请了一位教师——晋剧名艺人“十八红”(马万金)。
马老板是晋剧的家乡山西榆次人,十八岁成名,唱做俱佳,戏
路宽,功底深,在晋冀很有名气。
小山村来了这么个大名人,一下活跃起来了。报名学戏的
人很多,一百三十多户人家,就有近百人学戏,有老有少,有
干部也有群众。白天里干活,晚上学戏。教师教的认真,要求
严格,徒弟能下苦功,一冬天就学会了十几本大戏。戏班一下
硬起来了,行当齐全,阵容整齐。号称“七个大黑(花脸)三
个丑,还有陈英、王万有(二花脸)。老旦冀昌贵精神抖,彩旦
金钟子最会扭。须生小生挨着数,个个演戏是硬手。只是青衣
花旦少,二祥子上台不会走。”演员们都有自己的拿手戏,如须
生郑忠的《困雪山》、青衣冀选的《大登殿》、周大黑的《秦香
莲》、孟大黑的《凤鸣关》、王怀礼(丑)的《牧羊圈》、杨占书
和武贵宝(均是须生)的《斩子》、《金沙滩……用乡亲们的话
说:“真是唱绝啦!”
那时,我也学戏,开始当把子和跑兵,接着扮个院子和中军。师
傅见我身上有戏,装甚像甚,教了我两个戏,《辕门射戟》和《黄逼
宫》。还有孟吉、孟扬卿、冀珍祥、王世文,学戏快心眼灵,缺啥角色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