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8 - 张家口政协
P. 428
队形有活龙摆尾,二龙吐须、剪子股、编蒜辫、四面斗等,灵
活多样,变化无穷。表演的特技有打翻子、迭八岔(撇叉)、跨
高桌、弹拐拐等绝活。在大街中心高跷队还要搭“过街楼”造
型美观。宣化县比较活跃的高跷队有赵川、东望山、梅家营、
深井、江家屯等地。
三、耍龙。本地称“耍龙灯”。这种社火表演艺术在宣化县
源远流长,广为盛行。制龙首先要制作工艺精湛的龙头,再用
二十至三十米的白布画好龙甲。用竹木做成弯曲的龙骨架子,
然后将龙甲固定在龙骨架上,每二米一段各支一节。每节放置
光源(过去用蜡,现在用电灯泡)使龙灯明亮。
舞龙时一般需十五至二十名精壮的男青年表演,也是个气
力活。但又要求身体灵活,协调一致。表演时,锣鼓开道,龙
前有领龙指挥,身披彩衣,手持二米长杆,顶系一红绣球(也
有球形灯),龙头随着绣球移动。一般都是二条龙同时表演,俗
称二龙戏珠。龙身、龙尾随龙头转动,而互相协调移动。摇头
摆尾,头尾相应,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而蜷曲,时而伸直,
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锣鼓阵阵,音响宏亮,舞龙盘旋,气势
磅礴。犹如苍龙在重雷骤雨中凌空飞舞,表演逼真。晚间远处
观龙灯表演尤为壮观。
四、舞狮。舞狮子也是宣化县人民最喜欢的一项文艺活动。狮
子一般用丝麻上色作成。狮子头的制作艺术也非常讲究,属于民间
工艺品。好的狮子头制作精细,既不脱离原貌,又有艺术加工,眼
能转动,嘴能张合,貌合神随,十分逼真。狮子身是用丝麻制成的
仿生艺术服装,狮子腿一般都是将丝麻绑在舞狮者腿上、脚穿狮爪
鞋。扮成后便象一头活的狮子,十分美观,威武雄壮。大狮子一般
由二人表演。前边的人表演头部动作,将头套在狮子头内,眼能从
狮子嘴看到前面。一般情况都是站立着。后边的人主要是配合前边
的狮子头而随时变化,二人动作必须协调一致。后边的人不能站立,
始终保持弯腰状态,走舞、站舞、跳桌等动作后边的人最见功夫。
一般大狮子都是一对,一雌一雄。后边尾随几个小狮子。小狮子都是
由一人表演,难度比较小。在狮子前边还要有一名持绣球者,要求身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