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7 - 张家口政协
P. 427
的伴奏下,还要特别地表演一番,有歌有舞,内容多样。宣化
县近年来较好的秧歌队有赵川、东望山、梅家营、沙岭子等地。
赵川秧歌队主要是由赵川戏校学员扮演,队伍整齐,服装
统一,扮相俊秀,舞姿优美,表演细腻,充满青春活力。
东望山秧歌队的特点是十分活跃,加进了新内容。最引人
注目的是济公再世,没有作好计划生育,多子多女,穷日子过
不来。济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背上背了一个孩子,怀里抱
着一个孩子,手里领了一个孩子,身边还尾随着二个孩子。这
些孩子又哭又嚎,又喊又叫,这个饿了,那个渴了,这个冷了,
那个热了。把济公搞得狼狈不堪,走投无路。再看看人家,子
女少,不拖累,发财致富有精力,吃穿不用愁,生活有富裕。
面对此情此景,济公回心转意,痛改前非,领着妻子做了手术。
寓教于乐,有一定教育意义。
有的秧歌队表演农村的懒汉,好吃懒做搞赌博,打光棍,
娶不转老婆。有的打架离婚,老婆嫁人。通过教育,浪子回头
金不换,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有的秧歌队还加入了戏剧情节进行表演。有的还穿插踩高
跷、舞狮子、跑旱船、跑驴、摔跤等形式,为秧歌队增加了风
彩。
二、高跷。踩高跷,当地叫“凳拐子”,历史悠久,早在春
秋《列子》一书中就有记载,是我县民间流传很广的一项群众
文艺活动。踩高跷表演者需要有过硬的脚功和腿功。踩步要轻
松自如,稳当保险。扭起来要队形整齐,节奏一致。随着鼓乐
的伴奏,时快时慢,变化多样。因歌舞表演者双脚踩的木跷有
三四尺,高者有五尺,故而得名为高跷。
踩高跷人数不限,一般一队有 40 人到 80 人,排成双队。舞者
要扮演 36 出戏的各种人物。上街表演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一般都是扮丑角的单独走在前面,手持马鞭身挎串铃。现在一般都
是扮演济公,清场打圈子时还要负责维持秩序。接着是一出出三至
四个角配成的小戏。常见的有《西游记》、《断桥》、《打瓜园》、《起解》
等。也有不在一个戏中的一生一旦、一丑一婆搭成的对子。常见的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