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0 - 张家口政协
P. 350

祯从小远离双亲,当父母晚年多病需要她照料时,做女儿的何
                                尝不想尽一份孝心,但因剧团演出任务繁重始终未能如愿。老
                                母病危,家里来电报催她回去,正逢剧团演出票已售出几场,
                                为了大局她毅然决定让丈夫回去代为抚慰,第二封电报接踵而
                                至告母已病故,学祯强忍悲痛,让丈夫回去料理后事,自己坚
                                持了演出,充分表现了一位演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受到了领导
                                和同志们的称赞。
                                    (本文写作中曾参考杜忠同志《艺海无涯苦作舟》中部分
                                情节,载《张家口戏剧》1982 年 2 期)
                                                (1993 年 1 月完稿)



                                                周恩来与中国话剧

                                                           阿  庚

                                   人们只知道中国话剧最早是“春柳社”于 1907 年从日本移植而来的,
                                殊不知还有一条渠道,即 1908 年以张伯苓、张彭春为首的“南开新剧团”
                                从欧美引进的。而当时在“南开”就读的周恩来就是该剧团的中坚人物。
                                1914 年 5 月,16 岁的周恩来在“南开”发起组建了“敬业乐群会”,新剧
                                团就是该会的一部分。这期间,周恩来集编、导、演乃至景于一身,还撰
                                写了《吾校新剧观》等论文,主张话剧要“写现实”、“形式新”,要“语
                                言通畅、意含深远”。由于当时学校没女生,他主动男扮女装,先后在许
                                多新剧(话剧)中饰演女角。如在《千金全德》中饰高桂英、《华娥传》
                                中饰华娥、《醒》中饰冯君之妹,在《恩怨缘》、《一念差》和《恩仇记》
                                中也饰女角。他曾在《一元钱》中扮演一位善良爽朗的姑娘孙慧娟,身姿
                                柔美,感情矜持,声音甜润,形象丰满,博得观众的喝彩。在一幅周恩来
                                当年参加演出《仇大娘》的剧照中,他饰演的蕙娘,一副端庄少妇的逼真
                                神态,委实动人。
                                                          (文史辑)


                                                                                      308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