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5 - 张家口政协
P. 345
1961 年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3 年领导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她的艺术水平,推荐她拜山
西省晋剧院院长丁果仙为师。丁院长很喜欢这个憨厚勤奋好学
的姑娘,学祯更是以能有这样一位享有“晋剧大王”美誉的老
师而感到无比幸福。她打心眼里崇拜自己的老师。师徒二人虽
然远在两地遥隔千里,但只要有机会见面,哪怕短暂,老师也
总想多教她些东西,给她一字一句地校正唱腔,一点一滴地点
拨演技,一招一式地传授《斩子》等拿手戏,师徒二人促膝谈
戏论艺,使学祯深受教益。
谁知好景不长,1965 年传统戏禁演了,丁院长抱病回家,
学祯也改演了现代戏的老婆婆。一次学祯巡演来到太原,按当
时的政治气氛和学祯的身份,这时候再去看她的这位老师是需
要一点胆量的。往日老师身边簇拥着的那些学生不见了,真可
说得上是门可罗雀,异常冷清。师徒就在这苦涩的气氛中又见
面了,这一次晤面是学祯终身难忘的。
形容憔悴的老人紧紧地握住学祯的手,显得异常激动。
她望着自己喜爱的弟子,老人深情地说:“孩子,记住,唱
一辈子戏,学一辈子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祯点点头。“当
演员要装龙象龙,装虎象虎,演戏最忌讳一副脸,动作要交代
清楚,最怕稀里马虎一道汤。”“我们女演员唱须生最要紧的是
克服女像女气,你说是不是?”“是着哩。”“唱腔打得赢,吐字
第一功,吐字要准,吐字要清,以字设腔,唱得有情。”老人用
《空城计》的一段唱做示范,听得学祯象喝了美酒,象喝了蜜
汁,心里滋润极了。
老人侃侃而谈,如高山流水,声声有情;如珠落玉盘,字
字珠玑;象春夜沙沙的细雨,滋润着这棵茁壮成长的幼苗。老
人的口传心授把学祯的唱腔导入了在晋剧界最有影响的、最受
群众喜爱的“果子味”流派。
利用在太原演出的空隙时间,老人为学祯讲表演,教唱腔,
说练功,谈演出,并且热情鼓励学祯演好现代戏,亲自为她设
计了《丰收之后》赵五婶的唱腔。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