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4 - 张家口政协
P. 344

条件好、会演戏的“半成品”学生补充戏校的演员阵容。这位
                                校长正是当年曾轰动山西,和丁果仙齐名,被称为“一果一桃”
                                的“晋剧皇后”杨丹卿(艺名筱桂桃)。在县城剧场当经理的员
                                叔叔把这个消息告诉学祯的时候,她高兴得竟一夜没睡着觉,
                                天一麻麻亮她就催着员叔叔上路,心早就飞向太原了。
                                    杨校长下榻在太原大中剧场的一间小屋。学祯一进屋,心
                                一下子突突地乱跳起来,慌慌忙忙给校长鞠了一个躬,便低着
                                头两只手不由地揉搓着衣襟。杨校长笑着将她揽到怀里,亲切
                                地问道:“十几了?”“十六了。虚岁,属马的。”“属马,姓牛,
                                唱起戏来保准有劲,哈哈!”杨校长的这句笑话使学祯轻松了许
                                多,她抬头望去,只见面前是一位瘦长脸大眼睛的中年妇女。
                                啊!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筱皇后”?真了不起,怎么一点架子
                                也没有,这么和气!”杨校长慧眼识人,经过听唱考核,牛学祯
                                被录取了,1957 年考入张家口戏校后开始了她艺术生涯的一个
                                新阶段。
                                    农村的业余剧团毕竟在艺术上很粗糙,要真正做一个演员
                                光凭会唱几板乱弹是不够的。必须有扎实的身段和表演的基本
                                功,这就是学祯到了张家口戏校要闯的第一大关。她是个要强
                                的姑娘,为了练功方便她毅然剪掉了黑油油的、心爱的齐腰大
                                辫,留起了分头,一副假小子打扮。她勒甩发,蹬厚底,扎板
                                带,披长靠,起早贪黑,不知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张家口是座受革命战火洗礼的名城,戏校从创办开始就将
                                革命传统教育贯穿在教学中,学祯在戏校三年的学习中在思想
                                上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熏陶,对她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很
                                大的影响。
                                    由于学校的规范训练和老师的悉心教导乃至同学的帮助以
                                及她自己的勤奋好学,刻苦用功,到 1959 年从戏校毕业时,学
                                祯在同学中已是佼佼者了。毕业后以他们这批首届毕业生组建
                                了张家口地区青年晋剧团,是一支有生气有活力的朝气蓬勃的
                                晋剧新生力量。学祯是剧团挑大梁的须生演员。

                                                                                      302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