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1 - 张家口政协
P. 351
略述宗桂枝的演艺生涯
万 鹰
宗桂枝,1936 年生,曾用名王西爱,中共党员,河北省戏
剧家协会会员。五十年代至“文革”前后是张家口市晋剧团著
名演员。她的表演注重人物感情,发声准确,气息通达,声音
甜美洪亮而富有韵味,每次登场都获得观众的喝彩。因而,在
京、津、晋、内蒙一带颇有名气,张家口的观众对她十分赞赏。
梅花香自苦寒来。宗桂枝从小家庭困难,无钱上学,为了
生活糊口,跟姐姐王桂兰学戏,由于努力刻苦,九岁时就由王
桂兰陪她登台演出了《赐环》,姐姐发现她乖巧聪明,有艺术的
天赋,于是聘请武永清老师给她当教练。四十年代的武永清是
当时晋剧界的名旦,艺名小毛毛旦,教她排演《捡柴》、《宝莲
灯》等戏,以后,又特意聘请牛桂英的老师二牛先生。通过排
练《龙戏凤》、《花亭》等戏,在唱腔、节奏板眼方面打下了较
为扎实的基础。随后,进入西北剧校学习,得到名家南定银(四
儿红)、王福寿(白牡丹)、田月楼等老师的传授,为她排练了
《打金枝》的沈后,《卖人渔》的田夫人、《蝴蝶杯》的芦风英,
开始了基本功的正规训练。解放后被分配到察哈尔省实验晋剧
团(张家口市晋剧团的前身)工作,仍然在这些老师们身边。
田月楼老师对练功抓得很紧,为她在腿功、腰功、毯子功、把
子功、身段功方面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因而在演出《花木兰》、
《白蛇传》、《穆桂英》等武功很重的刀马戏时,也能得心应手。
在剧团刘玉山、杨艳芳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排演了很多戏,
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小有名气。
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艺工作,为了提高演员的文化素
质,经常举办文艺讲习班,有名家郭汉城、尼尼、翟翼、何建平、王
诚、刘文哲讲课,并由郭汉城、翟翼、许万恒等同志亲自编写剧本并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