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8 - 张家口政协
P. 288
“小彩”不断。1913 年随兄到张家口后,在长胜班拜王天恩为
师,并得“老十二红”之子高宏魁、“十一红”陈宝林的传授,
加上与“小二宝”同台演出,戏路越来越宽,在《子胥逃国》、
《崇祯显圣》、《天水关》、《困雪山》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到同行
和观众的好评。19 岁时,从张到晋,经人介绍在祁县拜“老十
二红”为师,挣钱带学艺,历时两年,在《失空斩》、《李太白
醉写赫蛮书》、《芦花计》中饰演的孔明、李太白、闵德仁等扮
相俊俏,端庄大方,加上天赋的一副好嗓,在府南各县曾与“老
十三红”、“大刀红”齐名,被誉为“小十二红”。以后,随着在
三晋、绥包、张宣等地演出,技艺日深,声望愈高,群众中流
传着“太原的丁果仙、张垣的刘宝山,是晋剧两大胡子生”的
说法。
宝山得此殊荣,主要是本身有深厚的造诣。唱大板乱弹,
韵味醇厚、囊口过瘾;嗓音宽广,高低能就,运用自如;表演
身段,潇洒脱俗,轻盈健美;戏中做派,细腻逼真,干净利落。
值得称道的是:善于博采众长,刻意求新。年轻时,针对咬字
不正,韵味不纯之弊,在唱念上苦心磨练,并选择《搜县》、《骂
殿》里两段念白,矫正“方言犯韵”、“尖团不分”,从而达到字
正、音清、韵纯、腔园。在《斩子》、《哭灵》等大板乱弹中,
使观众听得字字入耳,句句生情,感到“解气”。
随着艺术视野的开阔,又从其它剧种汲取营养。1924 年在
宣化兴华茶园给河北梆子演员陈俊桃、陈艳桃配戏时,把河北
梆子唱腔融于晋剧唱腔中。1935 年又专程去北京向著名戏曲表
演艺术家马连良学习《甘露寺》中的表演艺术。1946 年后,袁
世海、张君秋曾先后到张演出,宝山登门拜访,寻师问道。因
此,其饰演的剧中人如孔明、杨六郎、田云山、赵德芳、杨继
业等,栩栩如生,性格各异。尤其他用“二音子”处理花腔,
为当时晋剧生角中所少见。
宝山六十多年的舞台实践,其学习、探素和创造精神,为
晋剧唱、念、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其艺术成果,是留给我
们继承和借鉴的宝贵艺术遗产。
“十年浩劫”中,宝山未能幸免,1976 年逝世于张家口,
终年 74 岁。1982 年 12 月,予以平反昭雪。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