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7 - 张家口政协
P. 287

剧界名望较重。人们称赞他:
                                    其一,演戏认真,注重分寸。饰主角,不单纯卖弄自己,
                                不突出个人;演配角,甘当绿叶扶红花,不争戏,不夺戏。
                                    其二,承班时待人以诚,按天恩师傅“大家饱,我也饱,
                                大家不饱,我怎饱”为戏班奔波,从不难为演员。解放前,演
                                员时有遭受欺压、凌辱的危险,为防不测,不得不从多方面通
                                融、应酬。因此在戏剧界结成许多至近好友。
                                    其三,进入花甲之年,登台渐少,为培养青年演员尽心尽
                                力。凡求教者,登门不拒,应邀必到。五十年代初,同王玉山
                                (水上漂)、邓有山、刘宝山、范军山在固阳共办“五山剧校”,
                                在张家口积极辅导戏校学生。青年晋剧团青衣演员张桂英在《蝴
                                蝶杯》中饰田夫人,就是由明山教授的。其辅导过的演员难以
                                计数,普遍反映:刘老师教戏耐心,排戏认真,示范动作细腻、
                                逼真。
                                    其四,明山自踏入张家口之后,舞台生涯七十多载,深知
                                戏曲的兴衰。岁入古稀,将其亲身经历和所闻所见的戏剧衍变,
                                班社、伶人的生平、造诣以及轶闻、趣事等,均无保留地提供
                                给晋、冀和内蒙的史志工作者。其中经搜集人整理发表的就有
                                清末民初和民国年间张垣的梨园状况,晋剧名伶李子健、豺狗
                                生、水上漂、刘宝山等,再加上散见于其它文章涉及到的有关
                                班社、伶人、剧场、剧目、演戏习俗、班规等,对研究华北特
                                别是张家口的戏剧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1986,年 88 岁不幸故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演员骤然离
                                去,后人曾隆重祭奠,深表怀念。
                                    比刘明山小6 岁的刘宝山,排行为二,光绪廿九年(1903)二月
                                十八日生于原籍。孩提时即“哪依呀哈”地学唱,有次突然唱出一句
                                “仁贵摧马离西凉”,引起父亲刘德荣的注意。这是须生介板唱腔,
                                虽稚气较浓,却音准调正,认为老二是块好坯子。日后有意教他练功
                                习唱。不出所料,约两年即学会《杀庙》、《骂殿》、《桑园会》。他 8
                                岁时,在原平登台试演《杀庙》,出场便获“满堂彩”,以后则“大彩”、

                                                                                      245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