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张家口政协
P. 286
园会》时,刘德荣饰母亲,长子明山饰秋胡妻,次子宝山饰秋
胡,老少两辈,虽有年龄差异,但演得珠联璧合,不久,“爷仨
一台戏,名将伴虎子”,在当地传为佳话。
尽管刘德荣名噪三晋、京张,然而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
只不过是一般的“戏子”。由于家中人口多、负担重,在为生活
的颠沛流离中,忧劳成疾,年刚满 44 岁,即于 1913 年 3 月离
开人世。弥留之际,仍不忘艺,在发妻面前再三叮嘱:让孩子
们到张家口,投奔他生前结识的好友,继续从艺。
刘德荣逝世后,重担落在长子刘明山肩上。1913 年 10 月,
同二弟宝山不畏长途艰险来到张家口。
刘明山(艺名“五月鲜”),光绪二十三年生(1897 年),
自幼得父口传心授,学会《东宫扫雪》、《贺后骂殿》、《三娘教
子》、《韩琪杀庙》、《桑园会》等戏。在张家口先在小兴园搭班,
不久被长胜班王天恩(艺名“飞蛾”)接去,并正式收为弟子。
自此,原学山西北路梆子的兄弟俩,不得不改学山西中路梆子。
长胜班通常是“夏转营子,冬住园馆”,曾在郊区和宣化、
蔚县、阳原和晋北、大同等地巡演,班中名伶较多,明山得益
匪浅。“二毛旦”卢凤桐曾授其《三上轿》、《牧羊圈》、《忠保国》
等戏,“二庆旦”教其《忠保国》李艳妃的表演技巧和《火焰驹》
中黄桂英的唱腔。加上与“豺狗生”、“月亮黑”、“玉石娃娃”、
李子健、“毛毛旦”等配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技艺日渐成
熟。他演的《三娘教子》、《二堂舍子》、《张公赶子》,唱腔清丽
委婉,作派传神,他的特技“换机头”动作细腻,感情真挚,
富有生活气息,在晋剧界独树一帜。有人赞其:“四功纯真,五
法兼精”。“看了五月鲜,一辈子开了眼”。
明山年轻成名,得誉不骄,深受同行敬重。1919 年始在班中负责,
他与众多名伶合演中,戏路渐宽。1926 年同李子健、“水上漂”、(王云
山)反串《斩子》中的八千岁、《坐楼杀惜》中的宋江,在包头轰动一
时。之后,在辗转各地时,或搭班,或与人承班,边演、边学,造
诣日深,再加善于为人处事,对长者尊,对同辈敬,对晚辈厚,在戏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