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9 - 张家口政协
P. 269

昌。市晋剧团改称晋剧一团,团长郭寿山、副团长王桂兰、田
                                月楼,原副团长张庆云调院属青年晋剧团任职。不久前并到市
                                团的宣化晋剧团单设建制,为晋剧二团,常驻宣化。
                                   1961 年地、市分设,又改名为张家口市晋剧团,体制由国
                                营变为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杨继昌同志随着晋剧院的撤销,
                                调地区青年晋剧团,罗忠友任支部书记。
                                    这时的剧团与建团初期相比起了显著变化。标志是:①中
                                青年演员经过多年舞台实践,技艺大有长进,表演具有独特风
                                格,驰名于本市和京包沿线,成为剧团艺术上的“顶梁柱”;②
                                有自己能编、能创、能导的编导人员;③有一定数量、且为观
                                众所欣赏的保留剧目;④在经济上有了几万元的公共积累。
                                    除此,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和培养艺术接班人上,很值得一
                                提。
                                    自剧团建立支部后,从各方面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演职员
                                的觉悟不断提高,很多同志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自 1954 年以
                                来,又有王启新、张中顶、田月楼、李忠发、杨艳芳、吉风贞、
                                侯胜忠、宗桂枝、许蕊君、范巧贞等先后入党。有 10 多名青年
                                加入共青团组织。他们在政治上、业务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剧团在培养接班人上、是不惜代价的。远在 1949 年,就随
                                团培养了原西北剧校的学员王西爱(宗桂枝)、张西仆、马西兰、
                                顾西元、张西模、何西柱。后在巡演中招收了许蕊君、吉瑞梅、
                                梁春香、李凤云、吉梅兰、翟鹏飞、张鹏起、丰宝珠等,对这
                                些学员,有的送戏校进修、有的送外团代培,有的由团指定专
                                人施教,再加上戏校分配来的学员,全团有一支比较可观的青
                                年演员,其中有的在汇演中崭露头角,有的后来成为剧团艺术
                                骨干。
                                    同年大楼竣工,全团迁到新楼排练、办公。
                                   1962 年夏,傅明哲任党支部书记,原书记罗忠友任副团长
                                兼后勤。
                                    这年全团学习中央的“文艺八条”,王与琛同志起草了团章。
                                   1963 年,市剧团工作会上传达了文化部提出传统戏、新编历

                                                                                      227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