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张家口政协
P. 55

兵燹,乃移址牌楼东火神庙侧开业,大门仍为圆形,仍称“玉
                                成园”。四十年代中期歇业。
                                    朝阳楼:在牌楼西十字路口内,亦曾称“亨顺园”,悬有匾
                                额,建于明代,当时为何人所建已无从可考,但据野史小说称:
                                康熙年间有鸡鸣山首领九花娘大闹朝阳楼的说法,估算总有三
                                百年以上历史,到清末由冯亨顺经营,冯系跑堂出身,精通生
                                意之道,加上自身精明勤奋,和霭谨慎,买卖日益兴隆。庚子
                                之役,慈禧西逃,曾宿于宣化镇台衙门(今文化馆址),曾遣权
                                宦李莲英至该店购饭。日伪时期以后日益萧条,几经易主,仍
                                一蹶不振。解故后逐步变为国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朝阳楼恢复原名,粉刷一新,供应早点正餐多种,是宣化当时
                                唯一的回民饭馆。
                                    此外在历史上曾有公合园及车站小饭馆等,时间不长,就
                                都倒闭了。
                                   9、宣化回民中独特的“面胰子”。
                                    三十年代以前,人们洗衣服只能使用碱或“片白土”,洗手
                                洗脸也没有香皂,而是用“面胰子”,时有“义盛昌”胰子作坊,
                                主人冯化喜,回民,三十年代中期已年近九十,身体强健,一
                                生以祖传制作面胰子为业,其主要原料以牛羊胰脏,加以其他
                                辅料如碱,荞面,冰糖等等,先用木槌在石板上砸制,其成品
                                用木制模子成型,长约十二厘米,宽约八厘米,呈白色,用该
                                胰子洗手脸,去油垢力强,细腻光润,在严冬使用,不用护面
                                油,亦不致冻裂皮肤,且毫无腥味,手工生产,产量不大。但
                                外地回民每到冬季,争来购买,远销到山东、江苏等地,该胰
                                子面上模印有清真二字,中为一大汤瓶,四角刻有义盛昌记四
                                字。背面有冯记戳记。其剩余渣质制成球状,人称“胰蛋子”,
                                一般平民皆使用此种。此项手工艺,可惜解放后、完全失传了。

                                                                                     - 32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