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张家口政协
P. 56
七、宣化回民的教育
历史上在科举时代,读书进私塾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
文乃至五经四书,在科举制度下不少回民曾考取秀才,拔贡等
功名,废科举后回民的教育事业也是很兴旺的,但当时不论科
举与学堂之先,都须受经堂教育。
以往回民家中生下小孩,首先到清真寺请阿訇给起“经名”,
并用红纸书写阿拉伯文,男孩多叫“阿里”、“努罕”、
“母撤”等,女孩多叫“法图麦”、“海尔里曼”等,多用伊斯
兰教先圣先贤之名,故重名者很多,为避免重复,再给孩子起
个吉利的小名。男孩多至六岁,即去清真寺读经文小学并举行
割礼,清真寺则由海里凡或专请教小学的阿訇教。先由阿拉伯
文字母学起,然后学拼音,读以玛尼,至“合廷”等经卷以及
宗教生活常识,如沐浴洗大小净及礼拜等,到八九岁再上小学
读书,间或有利用校寒署假教授经文的。
寺上培养阿訇接班人,招几名海里凡,请开学阿訇教授,
学古兰经、圣训、教法、教义等,少则三年,多则五年。除学
习外,尚须帮助阿訇处理日常生活琐事,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也随阿訇料理婚丧等事,也吃“乜帖”,还必须学会当阿訇用的
一切经堂语言。当教学阿訇认为学已充足可以胜任阿訇时,即
让其“挂帐子”(结业),由清真寺众士绅乡老列名送一锦帐,
上书“品学兼优”等贺词,送给呢制绿色官衣一件,坦斯塔尔
(缠头)白布八尺,以备当阿訇大典之日用。以上则为经堂教
育情形。
宣化回教俱进会及创办回民学校。回教俱进会,约成立于
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废科举后当时学校尚少,俱进会的创立
主要目的是使回民子弟能受到良好教育,创办人为回民士绅杨文
元、郑丰臣、马耀庭。宗教界南寺以玛目玉宝斋、北寺以玛目陈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