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张家口政协
P. 52

年 83 岁)说:旗杆立了多少年不知道,也无法考证,只记得其
                                门头匾额为“清池影璧”国子监监生肖文炳立等字样。
                                    宣化清末下级军官多,二十年代以前,社会上人际来往尚
                                称呼如马老爷,张附爷,沙五老爷,玉总爷等。满清倒了,官
                                职没了,但这些称呼传下数十年。这些人当时称为吃粮的,依
                                靠粮饷生活,家家有满清服装,衣料花纹式样,都有一定规制,
                                女人服饰也如是,结婚节庆之时都穿着,真如戏台上满清戏装,
                                至二十年代中才逐渐改变。
                                   2、外蒙经商。
                                    清代,回民中的中下级军官,多驻防于外蒙库伦及科布多
                                一带,其本人或家属多在防地做买卖,时称“走口外的”,户户
                                生活比较宽裕,每二三年回来一趟,请阿訇念经祝平安回家,
                                回民俗称“做知感”,即知道感激真主的意思。走口外回来的,
                                多带回哈喇(即呢料)、色木碗(译音,即水火壶,铜的),质
                                量和做工很讲究,瓷壶俗称恰克图壶,放在火上烧水不坏,而
                                且样式花纹美观,现在若有恐已为珍品,以及其他搪瓷桶杯,
                                肥皂火柴各种糖果,均为沙俄产品,并以其赠送亲友。商业经
                                营以茶布绸缎,向内地销皮毛及当地土特产,到外蒙革命后,
                                不能通行,故有人滞留外蒙。
                                    当时在运输上,主要依靠骆驼,牛马车为辅,于是宣化有
                                不少回民养骆驼,跑运输,或自己贩运,连同南关回民养驼者
                                有数十户,养驼近千头。日寇侵华后,逐年衰败,到 1945 年抗
                                战胜利后则绝迹了。
                                   3、牛羊肉行。
                                    回民习惯操于屠宰业,资本较为雄厚的前后有丁、王、肖、
                                玉、费等姓。由口外或坝上买来牛,经过在缸房(即酿酒作坊多在
                                大小仓盖,梅家营一带)用糟喂养肥壮之后再屠宰,俗称糟牛肉,
                                过去除过年、节外,平常人们很少吃羊肉。凡屠宰须经专职阿

                                                                                     - 29 -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