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张家口政协
P. 59

后才能吃喝。吃了饭以后,凡男人都去寺内礼拜,(塔拉维罕)
                                彼时主要回民居住街道上各家在门前或树上挂上灯笼,等礼完
                                拜再摘回去,等于路灯,恐怕人们睡觉误了封斋,除了在清真
                                寺高楼上敲梆子外,还专人差人沿街敲梆子和锣,高声叫“时
                                候到了”俗称叫时候的,日军侵华后,这种叫时候的自然就消
                                了。

                                    九、近现代宣化回民人物

                                   1、冯延铸先生传略
                                    冯延铸先生字鼎臣,后改鼎澄,又改澄园,晚年自号澄园
                                老人,祖籍宣化城内人,回族,1878 年(光绪十四年)农历正
                                月十四日生。父继祖,时任怀来县石营守备,母马氏,北京人。
                                以兄弟姊妹多,食口众,家室清穷,生活较苦。由于这种环境,
                                自幼即养成其勤劳朴实,读书勤奋,勇于求知的良好习惯。加
                                以天性聪慧,庭训谨严,故攻读诗书,过目成诵,领会记忆为
                                同脩冠,吟诗作赋,倚马可待,时戚友及其父执,多以神童誉
                                之。
                                   1897(光绪二十三年),年十九岁,考取丁酉科拔贡,时值
                                鸦片中法战后,清廷败北,中国大门被帝国主义团伙冲破,割
                                地赔款,丧权辱国,接踵而来,瓜分狂潮,甚嚣尘上,清帝国
                                危如垒卵,朝不保夕。康有为在写《强学会序官》上大声疾呼:
                                “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东眈,中国岌岌哉”。其公车上
                                书后,全国知识分子爱国救亡运动,对社会震动很大,澄园公受
                                刺激更深,枕席难安,时时以挽救中国为己任。适新任知府王守
                                坤莅宣,志同道合,力主维新,倡导新学,遂与举人刘景南、郭
                                维城等共同筹办,在柳川书院成立宣化府中学堂,贡院设府教育
                                会,府初级师范学堂及模范小学堂等,为新学奠定了光辉基础。
                                继而东渡日本同文书院就读,两年后归来,对办新学更有了新的
                                体会和决心。澄园公大力宣传以日本为范例教育救国的道理,他
                                说:“日本启蒙思想教育家福泽谕吉,在日本首创新教育,提倡个人

                                                                                     - 36 -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