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张家口政协
P. 180
《清净真经》。创教初期活动范围在山西大同、直隶宣化一带,
特别是桑干河两岸。后来传教中心在万全卫膳房堡附近的碧天
寺,碧天寺为五大进殿,号称“祗园”,前三进为佛殿,最后一
进高阁为道教三清殿。李宾与其妻许氏(号普光)即在此寺内
修行。李宾死后,教权由普光接掌。普光死于万历四年(1576
年),与其夫合葬于碧天寺内。教徒修建十三层高塔,号明光塔,
以示崇拜。从此碧天寺成为黄天教圣地,每年四时八节做会,
教徒不远千里,云集于此,“多金舍寺”(乾隆二十八年四月直
隶总督方观承奏折》)。
李宾只有三女,其中三女儿为养女,故其夫妇死后,教权
即由女儿及外孙女依次递传。至清代初叶,黄天教教权再次回
到李姓手中,由李宾胞兄李宸后代把持。
李氏家族从李宾起传了七代,历时 210 年。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年)三月,官府破获黄天教传教中枢。乾隆皇帝派朝臣
兆惠及直隶总督方观承等会同办案,大肆逮捕教徒,毁寺拆塔。
并掘出普明、普光等人尸骨,“投弃城外车道,寸磔扬灰,宣示
众庶”。清政权对黄天教如此镇压,足见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巨大。
此案一兴,对黄天教打击颇大。但李氏之败,并不意味着黄天
教的没落,不过是导致教权易手罢了。在万全县一带,黄天教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沉寂,到光绪初年,再度大兴。信仰者“鸠
工庀材,建庙祀之,名曰普佛寺”(民国《万全县志》)。随后,
又有多类黄天教庙宇拔地而起。
二、黄天教与道教诸流派
(一)黄天教与内丹派。从表面上看,黄天教是崇佛的,圣
地碧天寺前三进为佛殿,寺门以“祗园”命名,取佛教“祗树绘
孤独园”之义;创教人及主要传承人皆冠以佛号,主要经书名目
亦有类于佛经。但黄天教不过是外袭释教的一点皮毛,它主要继
- 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