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6 - 张家口政协
P. 216

大蘑、普大蘑、杵中蘑、珍珠蘑、镜子面蘑、青腿片蘑、杵片蘑、
                               茸子蘑等十多种。这些品种都是由内蒙和坝上几县所产的白蘑、
                               青腿蘑、香杏蘑、红蘑、马莲杵蘑、黑杵蘑、桦片蘑等加工而成
                               的。其中白蘑最为名贵。新鲜的白蘑,菌盖(俗称伞)洁白,菌
                               褶黄白,褶细、盖大、肉厚、柄短,气味极为清香。据“口蘑”
                               加工车间的女技术员赵荣华讲,每年一到夏秋产蘑季节,你如果
                               在内蒙贝子庙——锡林浩特一线旅行,一场雨后,迎着习习清风,
                               漫步草原,十里之外都可闻到蘑菇的香味。加工后的“口蘑”除
                               了色泽更加洁白外,其气味之清香,比新鲜时更甚。据说,解放
                               前有一个“口蘑”商人,为了招揽更多的生意,曾带了一斤上等
                               白蘑,坐轮船从天津港出发往南而行,一路上,蘑香四溢,引得
                               海中的鱼虾成群结伙绕船而游。“口蘑”香味遇湿而挥发,船越
                               往南行,空气越湿润,香气也就越大,鱼群自然也越聚越多。船
                               老板和旅客面对这罕见的海上奇观,人人惊奇不已;船老板甚至
                               担心鱼群围聚过多,造成翻船事故,当即在旅客中出重金买驱鱼
                               良策。“口蘑”商挺身而出,立将箱中的一袋“口蘑”抛于海中,
                               鱼群顿时散开,直奔“口蘑”而去。事后,“口蘑”商大讲鱼群
                               围船的原因,借以抬高“口蘑”的声誉。当场有许多阔人与他签
                               订了购蘑合同,不久这位商人就发了横财。
                                    这个敌事虽有夸张,但“口蘑”香气袭人那倒是确确实实的。
                               过去,笔者总以为这种朴鼻的香味是加工制作时人工加入的香
                               料,参观了“口蘑加工车间”的全套操作程序,我才发现这种推
                               测是不对的。原来,蘑菇从群众手中收购回来后,经过“下串”
                               (将用线串着的干蘑拆干)、“挑选”(不同品种分类挑出;同一
                               品种分出丁、片、渣、茸四等)、“晾晒”、“揣土”(将干蘑根部
                               及表面的泥土、黑色揣净,让其“挂霜”、“露白”、有光泽)等
                               四道工序,就成为成品了,完全保持其自然形态和质量,根本不
                               加任何外来的香料或颜色。

                               - 210 -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