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张家口政协
P. 200
张 家 口 的 杂 货 市 场
舒新
张家口成为我国北方重要商品集散地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
明宣德初年,便出现了由官商合办的蒙汉贸易往来。这种贸易活
动的兴旺发达,使张家口日益繁盛。随着南北客商辐辏于此,原
来的张家口堡和来远堡两个贸易中心,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
一些在集市期间进城贩卖土、特产,换取棉布以及日用杂品的远、
近郊农民,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张家口的杂货市场,便
于光绪初年逐渐形成了。
张家口的第一个市场,“东市场”,地址在上、下两堡之间,
现在的玉带桥第四医院一带,原来叫“柳巷”,后沿袭“东市场”
之称至今。
当时,在一年一度的贸易互市期间,东市场也很热闹。除了
出售土特产的农民摊贩外,还有当地出售小吃喝及各种杂货的。
另外,随着商品流通,传入张家口的一些民间娱乐活动,如说书
唱曲的,打把式卖艺的,也纷纷在市场内占地撂摊,卖艺赚钱。
张家口的第二个市场,叫“东安市场”。这个市场兴建于光
绪三十二年前后。那时,张家口早已是誉满中外的“旱码头”,
尤以皮货贸易最兴盛。英、美、法、俄、日等国家的商人相继到
此经商,掠夺皮毛资源。后来,根据不平等的《中俄条约》,又
在大境门外元宝山新开辟了一个通商场地,为帝国主义的大肆掠
夺,提供了方便。当时由外国人开办的洋行最多时达二十多家。
一些在北京、天津等地开设洋行的商人见有利可图,也纷纷插足
- 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