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2 - 张家口政协
P. 202

前,桥东只是一大片菜园地及零星住户。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大
                               到桥东来。区泽南为了招揽买卖和房屋租货,就在怡安街盖了一
                               座“庆丰园”。他要求工匠将此园建筑得精致新颖,以吸引客人。
                               庆丰园开始营业以后,一些原在桥西河沿街一带的商号、住户逐
                               渐向桥东迁移。区泽南大喜,知道发大财的机会到了,便私自动
                               用怡安公司的二万银子,效法天津的跑马场,北京的东安市场(现
                               在的东风市场),在现在的东安大街路北一带,兴建了一座“东
                               安市场”。其格式布局完全与北京的“东安市场”相同。市场内
                               除了各种各样的摊贩,还开辟了游乐场地。游乐场分为四大片:
                               第一片,单放京剧和京梆子(即河北梆子)。这是为外地客商服
                               务的,因为当时京剧、京梆子等剧种传入张垣不久,听众不多。
                               当地人还是爱听山西梆子等流行当地的剧种。因此,第二片占
                               地较大,除了放山西梆子外,还有二人台,蹦蹦戏以及各路秧
                               歌。包括蔚县秧歌、榆林秧歌、万全软秧歌。其中最受听众欢
                               迎的,要数山西梆子和万全软秧歌。山西梆子在张垣久负盛名,
                               那时张家口的大买卖家,如“大德庆”、“大亨店”、“永盛茂”、
                               “公义和”等,每到逢年过节,便自家出钱出人到山西去请梨
                               园名角来张演戏。“大兴园”、“小兴园”等常年戏园更加忙碌,
                               每一个正月里,上、下两堡成日“咿咿”、“呀呀”之声不绝于
                               耳。戏迷们奔走于各戏园之间,热闹非凡!光绪年间名噪北京、
                               山西、内蒙的晋剧名伶“十三旦”、“云遮月”、“河南红”、“孙
                               彦黑”、“八百黑”、“石榴红”……等人,都在张家口献过艺,
                               吸引过岂止千万的戏迷!而万全软秧歌虽然形成年代不太长,
                               但由于这个剧种兼收并蓄了京剧、晋剧、秧歌调、二人台和南
                               方的昆曲、爬山歌的特点,经民间艺人的再创作,而形成了一
                               种适合在集镇闹市演唱的、地方色彩浓郁、短小精悍的艺术表
                               现形式。并以其剧情曲折跌宕,唱腔哀婉沉稳轻柔,舞姿细腻
                               含蓄传情而见长。这个剧种在张家口的观众也很多,有句顺口

                               - 196 -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