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张家口政协
P. 197

牧场、“口皮”与“皮都”


                                                        常青辑


                                                         (一)


                                    地处张家口北部的塞外坝上高原,是得天独厚的天闲刍牧之
                               场。那里不仅地势开阔平坦,而且草美水丰。被蒙族人民称为“诺
                               尔”的湖泊比比皆是,湖水中含有少量帮助消化又杀菌的盐质。
                               在这些湖泊周围,水草茂盛,牛、羊、马等均喜欢吃它。每年深
                               秋季节,马肥牛羊壮,古人誉之为“天闲刍牧之场”,清康熙皇
                               帝在一次巡行塞外时曾说:“宋、明之时,议马政者皆无善策,

                               牧马唯口外为最善。”
                                    历史上,坝上经济一直以畜牧为主,到清初,那里的畜牧业
                               达到鼎盛时期。除蒙古察哈尔旗在此驻牧外,隶属于中央的太仆
                               寺左右翼四牧群、礼部牧场、上驷院御马场等群牧场地均间设在
                               那里。不少亲王、宗室大臣也纷纷请求在那里“借”地放牧。据
                               《口北三厅志》记载,今独石口北、红城子南,以及张北县北部
                               一带,乾隆时就是王公大臣的“租牧地。”
                                    清人高士奇在一首诗中描绘:“云山绝好塞垣图,浓黛轻烟
                               晓暮殊。野外八屯分畜牧,马牛千里富青刍”。牲畜数量更是多

                               得惊人,清人查慎行所说的“群牧牛羊量论谷”,就是对天闲刍
                               牧之场的生动写照。正因为如此,“口皮”也应运而生,同时也
                               为张家口的皮毛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打下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 191 -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