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张家口政协
P. 196

的德合成皮坊、王永明开办的永和顺等,都设在那一带。老羊行
                               多数是阳原、蔚县人,大字号有九十余人,小字号也有三十人。
                               老羊行从生皮行买上生皮后,便加工鞣制,工艺经过焖皮、抹沙、
                               蹬皮、洗皮等繁重的劳动,所以一般人并不愿学这行手艺。老羊
                               行有一种规定:凡愿在老羊行学艺者,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开始,
                               可借本柜一件羊皮大衣,到第二年的四月初一,由本柜统一收回。
                               这种规定是历史遗留,多数缺吃少穿的穷苦孩子,为此才学了这
                               门手艺。老羊行一般对徒工待遇较高,据老友王有余(原粗皮业
                               手艺人,解放后同本人曾在张市二皮厂工作)回忆:他在德合成
                               学艺时,柜上头年发给三块现洋,第二年增到六块钱,学艺四年
                               可吃上“劳金”,一年可领二十多块银币;吃住由柜中全部负担,
                               但有病还得自理。
                                    老羊行是自家鞣制羊皮,一般细毛、羔皮行的生皮鞣制,需
                               雇泡皮业加工处理,所以张家口当时泡皮业也很兴盛。泡皮业主
                               要分布在南关道和西湾子一带。专泡羔皮的作坊有:增盛源、恒
                               盛源等商号,专泡细皮有:和顺昌、富德成等作坊。象这样的泡
                               皮坊,张家口大大小小共有十多家,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张家口这些皮毛行业,为繁荣皮都的经济市场起过一定作
                               用,虽然许多作坊在中蒙断交时(民国十八年),暂时萧条下去
                               了,但中蒙人民的长期贸易传统,深深留在我们老手艺人的心
                               里。
                                             (申玉光口述,其子申德华整理)












                               - 190 -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