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张家口政协
P. 75
难忘的三年困难时期(下)
的组织、食堂的管理到食堂的帐目,做了全面的了解。我亲自
和数百名干部、社员交心倾谈,终于掏出了群众的心里话。
无须再调查了,很明显,无论从人们的心理、习惯以及物
质基础等各方面来说,当时的中国农村,特别是张家口坝上地
区,还不具备办公共食堂的条件。人们的生活问题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问题,生产、居住条件,物质条件各不相同,生活方式
不应强求一律。生活方式的改变一定要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
基础。人为地、强制地大办公共食堂,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
符合群众的意愿,只能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严重受灾、
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坚持大食堂、大锅饭,将进一步加剧粮食
分配不合理,乃至出现多吃多占现象,造成更大的灾患。
我承认解峰、何明同志的话很有道理。中央、省委要求巩
固扩大,我们要解散、压缩不行。但是,在巩固扩大公共食堂
与解散压缩公共食堂之间,实在找不出可以使二者统一的办法。
在省委常委会上,我有选择地汇报了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
在不涉及全国、全省大办公共食堂伟大成绩的前提下,提出了
自己的看法:“张家口的情况比较特殊,天气冷,饭一出锅就凉,
食堂又没有足够的房子。坝上地区更是人烟稀少,一个村几十
户人家,住得相隔四五里路,每天去食堂吃饭,路上耽误时间
不少;加上粮食定量低,大锅饭很难分得均匀……因此,请省
领导考虑,是否可以停办公共食堂。”
省委领导对我的发言反应十分干脆:公共食堂是社会主义
阵地,张家口情况再特殊也不能不要社会主义阵地。因此,只能
改进、提高,不能停办、解散。省领导还提出办好食堂的十四字
诀,即“共产党员进食堂,支部书记来掌勺”。照这十四字诀,可
以把食堂办好。可我听了并不死心,又找了王洁波,鼓励王洁波
- 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