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张家口政协
P. 72

岁  月  回  眸




                                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广大的男女农民开始领到
                                自己的工资,而过去经常愁吃愁喝、愁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
                                从此可以“吃饭不要钱”,也就是说,得到了最重要和最可靠的
                                社会保险。
                                      全国大办食堂,张家口也不例外。据当时专区妇联的报告,
                                截止 1958 年 9 月 25 日,全区已基本实现“四化两院”,即食堂
                                化、托儿化、米面加工机械化、缝纫集体化,妇产院、幸福院。
                                共建公共食堂 16000 多个,有 85%的农业人口入伙……
                                      一开始,农民对“吃饭不要钱”是欢欣鼓舞,好多是在锣
                                鼓喧天中参加了公共食堂,开始吃松心饭了。1958 年农业大丰
                                收,一实行吃饭不要钱,农民们在收秋时,也就不那么精心了。
                                在收花生时,改变了用镐刨、仔细检的收获方法,而是用犁一
                                耠了事,好多花生果丢在土里,甚至有的生产队种的白薯多了,
                                人们怕食堂老吃白薯,连收也不愿收。中国有句俗话:“当家知
                                道柴米贵”。农民们都成了吃现成饭的人了,对于一年的生活安
                                排不作考虑,虽然那年庄稼丰收了,但是没有很好地收获,出
                                现了丢、烂、糟的现象。一到了 1959 年,粮食出现不足,公共
                                食堂的饭食越来越降低,“吃饭不要钱”的公共食堂,不能保障
                                让人民吃好、吃饱了。人们吃不饱肚子,便有怨言。
                                      1959 年初,在这种严重挫折面前,身为张家口地委第一书
                                记的葛启,总结了这一经验教训,他为了顺应民意,提出入堂
                                自愿、出堂自由的办食堂的主张。结果,在张家口地区,大部
                                分公共食堂解散了。其他省市也出现了食堂解体的现象。庐山
                                会议之后,全党大反右倾,中央提出公共食堂是社会主义阵地,
                                把巩固食堂提到维护三面红旗的高度。葛启把公共食堂大部解散,
                                便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罪行之一,受到撤职的处理,下



                                                           - 40 -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