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张家口政协
P. 146
幸福的回忆
申圣羽
回忆童年,乐也悠悠!
我原名申蟠凤,读大学时才改用“圣羽”。我家在柴沟堡镇,
是半耕半读的“书香门第”。祖父寒窗苦读,意欲夺得功名,以
光宗耀祖。可是由于经济来源艰难,只能徒步趱程,进京赶考,
回到家里便得了伤寒重症。当中举喜报送到寒舍时,正是他弥
留之际。功名未遂身先死。留有五女一男,13 亩旱地。祖母严
格要求我父半耕半读。但父亲无力深造,只博得一领蓝衫,一
顶红缨帽的秀才。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
1920 年,我满 8 岁时,父亲手捧红漆木盘,凑钱买了四包
中果、草糕之类的点心,请得一束香、一份黄表,还有一对大
红蜡烛,严肃而虔诚地把我送到了柴沟堡女学堂读书。
校舍是由当地开明绅士阮维勋捐助的(注:阮维勋是原呼
和浩特市市长阮慕韩父亲,现海南省省长阮崇武的祖父)。校舍
是阮府外院的一部分,从大门进去,靠左边有一个小院落,植
有几棵榆树和桑树,树荫后边便有一厅两室的三间平房,两间
厢房都有土炕。
我牵着父亲的衣角,以好奇而兴奋的心情迈进了香烟袅袅
的正厅,一眼就看见了一张神案正中是“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
那红漆金字的牌位是我从小就在家里见识过的,字,我也认得。
两旁是香筒、蜡台各一对,中间是一个圆形铜香炉,香烟未尽,
蜡泪犹存。幼小的心灵既感温馨而又神秘!
迎接我父女的是严肃而斯文的阮静澄先生。他身材魁梧,穿灰
布皮袍,黑缎旧马褂。笑容可掬的接过父亲手上的红漆盘,逐件摆
在香案右侧空处;拈了三支香,用“洋火”点着后毕恭毕敬地插在香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