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张家口政协
P. 143

教学育人


                                    师范招收新生,遵照常规,每年一次。1930 年,第二班新
                                生入学。翌年,继续招收第三班,这两班学生,学习不拘一格。
                                读书兢兢业业,朝气蓬勃,兼有各教师的身教言传,育人不倦,
                                他们攻研新文学不遗余力,探讨新知识追根溯源,笔下有日记,
                                读后写心得,阐述观点撰论文。孙、廖老师从中选出赵德庚、
                                武位等学生的 14 篇优秀作品,荟萃一起,装订成册,刊名《洪
                                涛》,公布于民众之间。历时不久,竟被官衙发现,公安局朱汉
                                三,率领众警察夜之三更,奔赶西合营,入得校内,趁着师生
                                午夜酣睡之际,逐一寝室搜查作者,折腾一个整夜,破晓时带
                                去学生 13 人回城。不多天,由县转送张家口听审,无辜的学生
                                哪有受审之处,几天后,原班人又回到蔚县。
                                    校长李哲儒,专横跋扈,一向武断,目空一切,藐视师生。
                                学生每日三顿粗茶淡饭,课业繁重,身体支撑不住,要求改善
                                伙食。校长仰目观天,置若罔闻,疾目厉色,加以罪名:“内江”。
                                学生们不得不罢课、集会、声讨,最后驱逐校长离开学校。
                                    李哲儒被赶走,又前去第一高小任教匿身。一天早餐时间,
                                正要开饭,26 班学生宋昌烈大声高喊:“李哲儒,这里不需要
                                你,请出去”。一呼百应,喊声响彻云霄,无奈校长只好辞去他
                                的教职。学生们本着一战到底的姿态,在《蔚县周报》文艺论
                                坛版发表文章,武位发表新诗一首,引起震动。下面摘录其中
                                一节:哲儒君,猛醒,拨开眼前迷雾,遥望瑰丽远景,应该悬
                                崖停下来,要不葬身湖水深处。大家阅后莫不捧腹大笑。
                                                       爱国热情

                                    “九·一八”事变,噩耗传来,学生们慷慨激昂口诛笔伐。
                                善言者,进行社会教育,能写者,书写张贴抗战标语口号。学
                                生丁兆普又把绘出的画片《残烛·狂风》、《并肩抗敌》投递《蔚
                                县周报》画栏上,亦及时刊登。

                                                                                      115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