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张家口政协
P. 58
3.几大外国名剧的演出
华北联大在晋察冀的几年中,根据战争需要、群众喜好创
作演出大量的文艺剧目,这些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剧目成为
地方剧团、剧社观摩学习的范例,从而使得边区文艺种类、形
式多种多样,为使边区文艺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艺术质量不断
提高,开阔边区文艺工作者的视野,联大文工团于 1940 年排演
了果戈里的名剧《巡按》,文工团还与文艺学院合作演出了果戈
里的名剧《婚事》。1940 年 11 月,文艺学院与联大文工团、西
北战地服务团、抗敌剧社联合排演了世界文豪高尔基的力作《母
亲》。
4.对文艺理论的贡献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运动经各文艺团体几年的努力,已由最
初的落后局面进入一个成熟阶段,为使边区文艺向更深的层次
发展,华北联大对边区几年来文艺创作进行探讨、研究、总结,
写出一批理论文章。在美术方面:有沃渣的《边区美术运动新
的发展》,方用的《谈谈对敌宣传画的创作》、《艺术字商榷》、
《连环画论》,秦兆阳的《论美术的民间形式与贵族形式》、《论
漫画》,钟惦棐的《对创作连环画讲述几点意见》,东白的《对
创作木刻、年画提供几点意见》;在戏剧方面:有崔嵬的《角色
的认况》,牧虹的《街头剧随谈》,韩塞的《怎样解决扮女装的
问题——兼答张春桥同志的来信》、《宣传剧的写作问题》,崔嵬
的《剧作中的妇女问题》;在文学、音乐方面:有何洛的《妇女
与文学》,施序的《歌词写作的一般问题》;综合类文章有:沙
可夫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古典型》,沙可夫、何干之等的《我
对于乡村和部队艺术运动的感想》,沃渣的《怎样开展部队和群
众中的艺术工作》,方用的《赋予作品以生命》、《建立新的审美
观》,何洛的《关于文艺大众化》等。
5.边区群众性文艺团体的支柱
华北联大是晋察冀边区的最高学府,拥有一批文艺界知名人
士和专家,他们的到来不仅为边区文化、教育、艺术等各方面做
出贡献,同时也帮助边区建立了各群众文化团体,并成为这些组织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