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张家口政协
P. 54

组长郑岩,成员:邢野、石岚、郭维、洛林、胡丹沸、刘钧、
                                赵冠琪、范景岳、苏健、李涛、陈强、王久晨、王林、岳慎、
                                吴菲、郑佳、丁瑾、胡海珠、郭淑澄、赵奎英、吴江平、张东
                                川、李纶、董小吾等。音乐组:组长陈地,成员:刘沛、叶林、
                                卜一、张明如、徐瑞曾、陶申、安春江、江明等。美术组:组
                                长李少言,成员:陈九、刘梦天、李黑、杨静轩等。
                                    文工团的主要任务:负责全校的文艺活动和对外演出宣传。
                                    文工团自成立那天起,便根据本身的工作任务,抗战形式,
                                边区文艺活动的需要积极创作演出。学校的工作建设、全国抗
                                战形势、人民群众的英雄事迹,边区每一项重要工作的开展等
                                无不在文工团的创作演出中得到体现。为配合边区征收救国公
                                粮,文工团排演了王久晨编写的京剧现代戏《救国公粮》;为配
                                合春耕生产,又排演了《春耕快板剧》、《春耕歌》;为配合边区
                                的民主选举,宣传宪政排演的快板剧《选村长》;为配合边区实
                                行“志愿兵役制”,文工团在宣传活动中排演了小歌剧《拴不住》;
                                为响应北方分局发出的“开展军民誓约运动”的号召,又排演
                                了两幕歌剧《钢铁与泥土》。联大文工团的创作演出数量之大,
                                质量之高在边区得到公认。文工团在大量宣传演出的同时还抽
                                时间和专业人员帮助地方训练文艺干部,1941 年 4 月,文工团
                                在平山县开办了“乡艺训练班”,集中训练三、四分区的各县乡
                                村文艺骨干,经过训练的四十余名文艺骨干,学到了专业技能,
                                回去后都成为各村或文艺组织的主力。1942 年底,根据地被压
                                缩,华北联大缩编,文工团与其它几个学院暂时停办。文工团
                                绝大部分同志分配到边区各剧社、剧团工作,走上新的征程。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北联大重新恢复各院团,文工团
                                也重新成立。在解放战争时期,文工团的组织形式一改过去按专业
                                分组,为全团的团务委员会下设创作、演员、演出、乐队四个组,
                                各组内还设研究核心,文工团受文艺学院领导。文工团在张家口工
                                作半年后,转移到平绥路东参加土改工作,1946 年底又转入广灵
                                一带,不久又来到冀中平原,1947 年 4 月文工团全体人员被分到
                                文艺学院的戏剧、音乐两系从事教学和专业研究工作。同年十月文工

                                                                                       12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