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张家口政协
P. 49
1945 年 9 月初,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迁至张家口。1946
年 9 月,周扬筹办了新华出版社。此间,张家口先后出版和发
行了大量文艺新书,约计百种。有苏联文学名著《列宁》、《铁
流》、《前线》等;有解放区作家作品选集,如杨朔小说集《大
旗》,丁玲等人的报告文学集《英雄传》,周扬、萧三的论著《民
间艺术和艺人》等。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出版了由艾青主编的《长
城文艺丛书》。包括由张庚编辑的《秧歌剧选集》一、二、三集,
周扬编辑的《解放区短篇创作选》一、二辑,赵树理的《李有
才板话》,贺敬之的歌剧《白毛女》,周扬的《表现新的群众的
时代》。其中,《解放区短篇创作选》影响最广泛,曾发行到香
港和国统区。郭沫若说:阅读该书是“我平生的一大快事”,
“这几位作家的笔力可以说已经突破了外边的水准,寂寞的中
国创作界可以说不寂寞了”。郭沫若还热情地将该书作为抗战以
来文艺杰作推荐给上海出版界重版。总之,大批作家艺术家纷
至沓来,众多文艺团体蜂起,各种文艺报纸书刊的创办出版,
以及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张家口浓厚的文化气氛,张市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形成了“文化城”。
张家口文化城的文艺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仍面临两种命运。蒋介石军队控制
了受降权,占据大城市要道,并不顾中共提出的和平、民主、
团结三大口号,肆意向中共解放区进犯,逐步发动了大规模的
内战。张家口文化城形成于解放战争初期,始终笼罩着浓重的
战争气氛。因此,张市的文艺活动依然带有战时文艺的特点,
即迅捷反映时局变化,密切配合现实斗争。广大文艺工作者在
反内战、争民主的自卫战争中,运用文艺武器,为打击和消灭
敌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领导各界群众的清算斗争,进入张家口的抗敌剧社、挺进
剧社、群众剧社和战线剧社组成了宣传大队,分散到全市各区进行
宣传和组织活动。他们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商店中访贫问苦,
召开各种座谈会,并利用广播、演唱、口头宣传等形式向市民群众
7